後為,在富蘭克林16歲時,他終於真正成了一位船長,他擁有了自己的汽艇。那是一艘父親送給他的“新月號”,從此圓了他多年來的一個夢想,盡管他曾長期“霸占”父親的汽艇,但那總歸不是屬於他的。在格羅頓公學短暫的假期裏,他總是興高采烈地重新投入海德公園的生活。夏季,他通常是在坎波貝洛度假,最大的樂趣就是駕著他的船出遊;不過跟以前不同的是,他的“乘客”當中幾乎不再有父母的影子了。幾年來。他有時獨自一人,有時跟朋友一起乘這條汽艇詳細考察那些小海灣,芬迪灣哪裏有激流,何時潮漲何時潮落,他都一清二楚。
富蘭克林終生熱愛大海。1897年春季,富蘭克林對政治,特別對美國海軍的興趣又一次受到了激發。長期以來他對那位精力充沛的遠親西奧多·羅斯福堂叔越來越敬慕。西奧多在遼闊的西部養成了健壯的體格和坦率的胸懷,後來到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接著,他就卷起袖子,勁頭十足地投身到當時公認的所謂“肮髒的政治交易”之中。富蘭克林看到在他身上確實體現了皮博迪博士“服務於國家、服務於人類”的精神,西奧多因而成了這位年輕人終生追求和學習的榜樣。就在這一年,富蘭克林閱讀了美國作家麥克萊的《美國海軍史》、馬漢海軍上將的《製海權的影響》和《納爾遜生平》。馬漢對海軍戰略的基本原理闡述得十分明晰透徹,使富蘭克林讀起來感到既有所啟迪又是一種樂趣。富蘭克林的傳記作者奧爾登·哈奇說:“羅斯福一生中曾反複閱讀這本著作,最後就像移居美洲的英國清教徒熟悉《聖經》那樣熟悉它。”可見,富蘭克林這時已由早期對海的熱愛轉到有關海的事業上來了,不能不說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進入海軍學校深造,並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名海軍軍官,這已逐漸成為他臨近中學畢業時的一個理想。但是,他的想法同父母的希望相距太遠了。父母認為,富蘭克林是獨生子,父親已經72歲,早已是古稀之年了,而且海德公園的一份不小的產業總得有人繼承和掌管。父親詹姆斯說服了他,並建議他進哈佛大學法律係學習,父母認為法律是通向“錦繡前程”的跳板。1900年12月8日,父親因心髒病與世長辭了,給富蘭克林留下了12萬美元的存款。而他的母親薩拉夫人更富有,從外公那裏繼承了130萬美元的遺產。當時物價很低,一磅牛排隻要25美分,一個高級廚師的月薪也不過30美元,因此,這可以說是一筆極為可觀的財富。但富蘭克林對這些並不過分在意,因為他在生活中從來沒感覺到缺少什麼。
後來,富蘭克林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助理海軍部長,當時他才31歲。年輕的他肩負起整個美國海軍的技術領導和業務建設的重任,加上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夕,公務十分繁忙。他曾風趣地對記者說:“今天的羅斯福很忙。如同你們記得的上次另一個姓羅斯福的人,擔任同一職務時的情況。”這無疑指的是他的偶像西奧多·羅斯福。從此,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事業上蒸蒸日上。
從後來富蘭克林·羅斯福入主白宮時書房的擺設中,我們還會清楚地看到他對海的熱愛。羅斯福的書房設在二樓橢圓形的大廳裏,牆上掛滿了他個人收藏的海景畫和海軍圖片,其中一幅畫的題目是“五月花號歸來”,描繪了1917年第一批美國軍艦到達歐洲水域的情景,它使人們想起富蘭克林擔任助理海軍部長的日子。書房裏放著兩張寫字台,一張是按傑斐遜的旋轉寫字台複製的,另一張是用“決心號”的橡木做的,上麵有精致的雕刻,“決心號”是北極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爵士用過的一艘船。壁爐台上還放著一個驅逐艦模型。可見,羅斯福對航海、海軍、軍艦始終有著強烈的興趣和濃厚的感情。
富蘭克林還是一個熱心的博物學家。
11歲時,父親詹姆斯給了他一隻小口徑獵槍,因為富蘭克林已答應對哈得孫河流域特有的鳥每種最多隻捕一隻。可見,少年的富蘭克林絕不是一個殘酷的獵手,雖然他獵鳥,但他也知道愛鳥,對於一些當地珍奇的鳥他是不忍心多殺一隻的。既然他說過的,他就不再違背它,他是一個信守諾言的孩子。
他很喜歡父親送給他的這隻獵槍,每次到樹林中打獵,他總是帶上他的愛犬,那是一隻良種長毛獵狗,再騎上他的蘇格蘭小矮馬,這一係列的“裝備”都是父親作為禮物送給他的。其實打獵這種消遣在上層社會當中是相當普遍的,有冒險精神的人往往會跑到非洲一些地方去打獵,可見其興趣之大。富蘭克林打鳥非常在行,鳥的數量和種類越捕越多,居然達到300多種。每打來新的鳥種,他都精心地把它製作成標本陳放起來,也用以顯示他的戰功,直到今天,富蘭克林收藏的達切斯縣的鳥類標本,仍舊居於最豐富之列,幾乎無人能及。
他的外公沃倫·德拉諾看到外孫愛鳥極為高興,於是給他弄到了一個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終身館員的資格。據羅斯福的傳記作者內森·米勒說,有一年夏天,這一張鑲有金邊的館員證卻在倫敦派上了意想不到的用場。當時,富蘭克林同自己的家庭教師阿瑟·鄧珀去南肯辛頓博物館參觀精致的鳥類標本,當他們興致勃勃地走到博物館時,卻被門衛禮貌地拒之門外。門衛告訴他,這裏不對一般公眾開放,因為威爾士親王,未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即將來此主持一個新建側廳的落成儀式,人們隻有憑請帖才能入場。富蘭克林大失所望之餘,靈機一動,掏出自己的紐約博物館的館員證向門衛一晃,就同鄧珀進去了,於是他們就像要人一樣,受到了熱情的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