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珊瑚
別名:無
食性:有機小碎屑
桃色珊瑚檔案:桃色珊瑚,因其體色桃紅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國台灣省沿海地區的淺海之中,生長在水流快、溫度高、比較清靜的暖海區。生活方式為群居,由無數單體共同生活在一起,一起附著在某一基底上,過著固定的生活,形狀像長著很多小枝的小樹。
相關鏈接:繁殖上珊瑚的生殖有兩種方式:有性生殖和無性繁殖。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還能為人類提供藥用價值。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珊瑚中含有很多抗癌、抗菌、抗過濾性病毒和有利於治療疑難病症的特殊物質。珊瑚能產生一種天然遮光劑,它的堅硬骨骼也可以開采作為磚石或燒製石灰。
體形特征:桃色珊瑚的外胚層細胞能移入中膠層中分泌石灰質的骨針或骨片,從而形成骨骼。它的群體骨骼質地堅密,形狀優美,色澤鮮豔。
外形
桃色珊瑚大部分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過著固定的生活,形狀如同枝條勁發的小樹。
骨骼桃色珊瑚的骨骼是由外胚層細胞分泌石灰質的骨針或骨片構成,質地堅密,形狀優美,色澤鮮豔。
藤壺
別名:馬牙
食性:有機小碎屑
藤壺檔案:主要分布在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分布甚廣,幾乎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都可以發現其蹤跡。繁殖上,藤壺屬於雌雄同體,行異體受精。在生殖期間,靠著能伸縮的細管,進行體外受精。
相關鏈接:藤壺對人類而言是一種“汙損生物”,它不但能附著在礁石上,而且能附著在船體上,任憑風吹浪打也衝刷不掉。藤壺在每一次脫皮之後,就要分泌出一種黏性的藤壺初生膠,這種藤壺膠含有多種生化成分和極強的粘合力,從而保證了它極強的吸附能力。此外藤壺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入藥。
體形特征:藤壺,屬於甲殼綱,藤壺科。因為它的形狀有點像馬的牙齒,所以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常叫它“馬牙”。藤壺是附著在海邊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小動物。體表有堅硬的外殼。
外形
藤壺類的柄部已退化,隻有頭狀部的殼板增厚,最後愈合成“火山狀”。
殼板
藤壺的殼板不是實心構造,而是由中空的隔板所組成,用於支撐身體的重量。
皮膚
藤壺在脫皮之後,會分泌出一種含有多種生化成分、具極強粘合力的藤壺初生膠,從而吸附在礁石或者船體上。
螅形美麗海葵
別名:無
食性:有機小碎屑
螅形美麗海葵檔案:螅形美麗海葵是海葵的一種。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附著在大型寄居蟹的貝殼上,多出現在礁岩海岸。在夜間常可在墾丁地區港灣及大型潮地采獲。
相關鏈接:卵生,受刺激時可由柱部的槍絲孔射出防衛性槍絲。
因為它有充分伸展的、軟而美麗的花瓣狀觸手,就像生機勃勃的向日葵一樣,所以得名。主要食物為水中小型浮遊生物及有機碎屑,有時候也以寄居蟹的食物碎屑為食。
體形特征:體長、柱部可達4公分長,基部有許多縱走斑,觸手及柱部常雜有其他色般。
外形
螅形美麗海葵的單體呈圓柱狀,柱體開口端為口盤;封閉端為基盤。
觸角
它的口盤中央為口,口部周圍有充分伸展的軟而美麗的花瓣狀觸手,就像生機勃勃的向日葵一樣。
體色
螅形美麗海葵有著各種各樣的保護色,綠的、紅的、白的、橘黃的、具斑點或具條紋的、多色的等等。
小眼單頜鰻
別名:無
食性:以甲殼類為主食
小眼單頜鰻檔案:小眼單頜鰻僅分布於琉球群島南方。生活在水深1600~2000米的深水區。主要以甲殼類為食物。捕食時主要用發達的嗅覺器官感應追蹤。繁殖上為卵生,雌魚將卵產在深水區的塵沙處。長大後雄性外形有明顯的改變,雌性卻隻是牙齒退化等變化。
相關鏈接:本魚具胸鰭,細小。後鼻孔開在眼前中線。尾部延長。口部大而寬,下頜長。屬於深海魚類,隻在夜間出來尋找食物,白天一般潛伏在深水海域。遊泳速度慢,活動範圍較小。目前本魚不具有任何的經濟價值。
體形特征:小眼單頜鰻體色一般為黑色,身體柔軟。口部又大又寬,尾鰭與眾不同,細長如絲狀。
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