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你不會寫別的,隻會寫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許,我命中注定,我是小人物,當然我了解小人物的命運,叫我寫風花雪月,叫我寫小資,我肯定是寫不了,一是沒有那方麵的生活,二是長期跟工人打交道,同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甚至閉上眼睛,二禿子、三楞子,狗子……他們就浮現在我的眼前,實際上,我在寫他們同時,也在寫我自己,我並不是十分十美的人,我的思想、我的人生觀都是我所塑造人物的再現。其實寫小說,就是寫自己,鍛造自己,改造自己。可能有人反駁我,我就不信,那不是寫我自己,是不是這樣呢?就審美而言,你不喜歡的,你也不可能去歌頌,任何作者是逃脫不掉的。基於這個道理,我迷上了小人物,且是廠礦中小人物,過去有人稱之為“車間文學”。我知道,是他們是曆史創造者,我們應該記住他們,這是最起碼的良知,好像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父母一樣。我這麼說,並不是一統劃一,也不是千篇一律,也就是說寫我們所熟悉的人。像文學前輩,老舍的《駱駝祥子》、楊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浩然的《金光大道》、柳青的《創業史》等等,不一一列舉,其作品之所以留芳百世,是因為他們所塑造的人物,在讀者心中紮下了根,並成為廣大讀者崇拜和效法的偶像。我較比那些名家,隻是小巫見大巫罷了。進入21世紀,我退休了,也有閑暇時間了,可以無憂無慮寫東西了。寫什麼?當然是我熟悉的生活了。生活底子越厚,底色也就越厚重,那人物就越有生命力。可眼下,純文學不吃香了,取而代之是時尚、或是前衛,或是才子佳人,相反是冷落了廣大的工人農民,但我執拗地堅持著,有些行業報刊,比如,《中國安全生產報》、《中國煤炭報》、《中國化工報》以及《勞動保護報》等報刊的副刊,他們關注工人的命運,並提供了發表園地。我真的該謝謝他們。

我長期鑽研短篇小說,尤其是小小說,但我越發感到,僅拘泥於技巧或是手法,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創新。我所說的創新,是指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摒棄所謂的套路,所謂的“鳳頭豹尾”,所謂的懸念,要順其自然,以搏一笑,便是我追求的目標。但我常常在告誡自己,重複自己或重複他人等於自殺。現在有的寫手,不是寫小說,而是玩小說,或成批量地製做小說,非但人物重複,情節重複……對於這些,我倒是不羨慕,隻是我在想,有哪些作品是寫給我們的農民、工人或弱勢群體的呢,又有多少農民、工人在看我們的作品?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靜下心來,一方麵更新知識,讀名著,看報刊,一方麵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這是我的終極目標,也是所有作者(作家)的奮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