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以為隻要龐士偉同意,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沒想到,村民們不答應。還有人放出難聽話,說你龐士偉要是錢多了燒得難受,幹脆你自己包工包料,也不要為村裏修路了,先拍鄉裏的馬屁,把鄉裏的街麵修好,再把從鄉裏到縣裏的水泥路也修好算了。這樣的話龐士偉怎麼受得了?最後,修路的事情當然就這麼算了。除了落得一聲罵之外,沒有落下任何好處。
這件事情對龐士偉打擊很大,同時也讓他清醒地認識到鄉村的落後。不僅是經濟上落後,而且思想上落後。不僅是群眾思想落後,幹部思想也落後。他雖然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但沒能力改變村民的思想,更沒能力去改變幹部的思想。
龐士偉有些心灰意冷,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己是不會有什麼大作為的。況且,自從他致富之後,村裏很多人效仿,不少人家響應鄉政府的號召,向他學習,而且是真學,比學雷鋒還認真,一時間,竟然很多人家把自家唯一的耕牛賣了,全部買回來手扶拖拉機,但無論是村裏還是鄉裏,手扶拖拉機能派上用場的活就那麼多,龐士偉不願意跟他們搞惡性競爭。於是,經過思考,龐士偉決定離開鄉土,到更廣闊的大市場裏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龐士威來到武漢。他以前就來過武漢,曾經想在漢口的漢正街租一個門麵做生意。他發現做生意是要講究市口的,市口好,生意就好,市口不好,生意就不好。但當時他的主要業務在家鄉,所以雖然想了,並且也來看了,但是並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武漢,因此也就沒有在漢正街租門麵。這次不一樣了,這次龐士偉張羅為村裏修路的事情最後鬧成那麼一個結局,讓他很傷心,他決定從此之後要把主要精力移到武漢來,在省城大力發展一下,等以後真正有實力了,再為家鄉做貢獻。所以,這次他打算在漢正街租門麵,好好做生意,做真正的生意。
但是,到老地方一看,好家夥,房租價錢漲了整整一倍!
龐士偉找到原來的熟人打聽,問怎麼回事。熟人說他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漢正街的店麵租金漲價一倍是普遍現象,並沒有誰故意欺負他是鄉下人。
熟人還帶著龐士偉沿著漢江從橋口一直轉到四官殿,一家一家地打聽,結果確實是這樣,幾乎所有的店麵價格都漲了一倍,有些地方,比如靠近銅人像旁邊的那個市口,漲價幅度更大,翻了一倍還拐彎。
龐士偉猶豫了。房租價格翻了一倍,意味著每個月的成本都要增加一倍,這個變化超出了他原先的預算,如果生意不能同步增長一倍,可能就要賠錢。
龐士偉後悔了。後悔當初不該忙著蓋房子、送電風扇和修路。如果不做那些事情,而是把全部的資金和精力放在武漢,租下幾個鋪麵,就算什麼生意不做,現在轉讓出去,價錢也可以翻一番。
但是,天下沒有後悔藥賣,紅安沒有,武漢也沒有,做生意,哪裏有什麼“如果”的呢?
雖然原來的計劃落空了,但是龐士偉並沒有立刻離開武漢,甚至也沒有離開漢正街。一來他知道回紅安也沒有什麼生意好做,二來他總像有一件心思未了一樣,冥冥之中仿佛他與漢正街的緣分並沒有斷,還要發生點什麼事情。
龐士偉繼續在漢正街轉。這次他是瞎轉,沒有具體的目的,所以沒有麻煩朋友,而是一個人瞎轉。
由於是瞎轉,所以範圍就有所擴大,不僅沿著漢江轉,而且還轉到裏麵。當他轉到裏麵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從四官殿出發,如果不是沿著漢邊走,而是往裏麵走,裏麵的大興路上卻冷冷清清,一點商業氣氛都沒有。為什麼相差這麼一點距離,就像是兩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