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被老婆嚇大的老板——陳大富的財富(七)(1 / 3)

張新江在這樣說的時候,又點上一根劉梅花今天托徐惠敏代給他的煙。他見徐惠敏還是瞪著大眼睛看著自己,於是接著說:“這說明市場經濟已經在人們的觀念上紮根了。說明人們已經由以前的完全依賴國家依賴單位慢慢轉變為依靠自己了。這就是進步,一個巨大的進步。這樣,政府對經濟活動和人們生活的幹預將會越來越少,‘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就會逐步形成,整個社會的民主與法製的基礎才會更加牢靠。”

徐惠敏聽了這些還是瞪著大眼睛看著張新江,但是此時的這雙大眼睛發出的不是疑問,而是欽佩,是欣賞。她從心裏麵敬愛自己的丈夫,她覺得一個看似非常小的問題,在丈夫張新江的大腦中卻能折射出整個社會的大問題。作為教師她知道,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是不具備這種善於從行而下總結出行而上結論的能力的,而她的丈夫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她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感到欣慰,感到了一種由於丈夫成功而給女人帶來的那種特殊的滿足。

“老排長”考慮的是大問題,劉梅花卻要考慮眼前的小問題。

劉梅花為大貴買摩托車的直接目的就是希望他多拉快跑,盡快賺錢。劉梅花現在太需要錢了,錢不僅能夠幫助她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而且還能夠給她和全家帶來安全感。“老排長”講得對,她和陳大富現在都不是國家幹部了,既沒有勞保也沒有老保,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多賺錢。錢可以給他們帶來保障,有保障才有安全感。昨天劉梅花問徐惠敏的問題,徐惠敏回答說“不知道”,但是今天她自己已經找到了答案。以前在學校雖然錢少,但是有保障,現在錢雖然多,但是沒有保障,人在自己的未來得不到保障的時候,就表現為不踏實。難怪國外的分析家將人的需求分為幾個層次,其中安全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沒有保障怎麼辦?隻有拚命賺錢,賺很多很多的錢,錢多了就有保障了。劉梅花為大貴買摩托車的真正動機是多賺錢。

果然,大貴有了摩托車之後,幹的比過去更歡實了。以前是他和嫂子兩個人包三個工程隊的蔬菜供應,現在大貴一個人就把三個工程隊全包了。這樣,嫂子劉梅花就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照顧工程隊,照顧家。大貴對自己的這個嫂子一貫是尊重的,這個尊重來自於他對嫂子為人處事能力的認可。大貴雖然比哥哥小很多,關於嫂子怎樣嫁給哥哥的那段曆史他也不清楚,但是哥哥是怎樣跳出農門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有些是他自己知道的,有些是他後來聽別人說的。關於他哥哥和嫂子的故事,在老家早已是家喻戶曉,大貴聽的不少。因此,大貴覺得,工程隊的事是大事,這個大事如果有嫂子撐著,會更好。所以他覺得由他一個人販菜,嫂子幫助哥哥照顧工程隊才是正事。至於說到照顧家,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照顧好哥哥和他,比如照顧好嫂子自己。明年小紅小兵再過來,嫂子照顧麵會更廣。

大貴的想法或許沒有錯,但是他的想法與劉梅花相差甚遠。劉梅花買摩托車的真實目的是想多包幾個工程隊的蔬菜供應,比如包五個工程隊。在劉梅花看來,包五個工程是完全可能的。以前靠自行車都可以送三個工程隊,現在有了摩托車,多送兩家怎麼不行?

“不行,”大貴說,“這三個工程隊離得近,如果再加兩個,附近沒有了,必須跑很遠,來不及。”

陳大富也說:“行了,安全第一,跑太遠了太多了容易出事。”

陳大富這樣一說,劉梅花就不好說什麼了。她總不能讓大貴不顧安全吧?但是劉梅花心裏麵是不服的。劉梅花心裏想:如果這樣,我給你買摩托車幹什麼?但是她隻是“心裏想”,嘴上並沒有說。

也幸虧大貴和他哥哥堅持了一下,這樣就逼的劉梅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程隊上。後來的發展證明,劉梅花把主要精力放在工程隊上比多送兩個工程隊的菜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