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被老婆嚇大的老板——陳大富的財富(三)(2 / 2)

當政治輔導員接過這份“詩歌”之後,立即就將壞事變成了好事。

“詩歌”首先在黑板報上登出來,然後推薦在報紙上發表,後來學院宣傳隊又將“詩歌”改成群口詞,反複在院內外各種場合演出,沒想到,陳大富在大學裏麵一下子就成了名人,甚至比排長和公社書記都出名。印證了一位作家曾經說過的話:“出名是一種能力,一個人隻要出過名,一旦有機會,他還會再次出名。”

陳大富當年在鄉下因為憶苦思甜而出過名,現在到了大學裏麵還是出了名,許多年之後,他在深圳同樣還是出了名,可見,那位作家的話也快成為“名言”了。

事實上,那首後來經過大學老師多次修改的“大批判詩歌”真的給陳大富帶來了好運,甚至對許多年之後陳大富在深圳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於陳大富到今天都還能記得開頭的一段。

“大門敞開,

工農兵笑臉迎來,

我們來自工農兵的學員,

大喝一聲:要同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對著幹!

對著幹,同十七年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對著幹!

像千鈞的雷霆萬丈的火焰,

迸發著無產階級的情感。

對著幹,要同十七年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對著幹!

這是工農兵學員的戰鬥呐喊!”

不知是不是出名的原因,陳大富和張排長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那時候張排長知道陳大富家庭負擔重,生活困難,於是就將自己的排長津貼悄悄地塞一點給陳大富,陳大富剛開始死活不要,後來劉梅花對他說:不要總是拒絕別人的好意。於是陳大富就接受了。陳大富接受了之後當然是悉數交給劉梅花,劉梅花就親手納了很多鞋墊子送到學校。他們班上差不多每個人都穿過劉梅花為他們一針一線納的鞋墊,特別是張排長,張排長的鞋墊是劉梅花特別縫製的,方法是在表麵攤上一層雪白的棉花,然後直接將棉花納在下麵的布上。這種鞋墊吸水、透氣、柔軟,納製的時候極費工夫。

排長張新江大學畢業回到部隊以後,每年都還是照樣收到劉梅花親手為他專門縫製的這種鞋墊。張排長因此也就一直喊劉梅花嫂子。

張排長進步很快,回到部隊就當了指導員,真的做了支部書記,等到八十年代初隨部隊集體專業到深圳的時候,張排長已經是基建工程兵的一名團職幹部了,但是不管他擔任什麼職務,陳大富和劉梅花夫婦都一直喊他“老排長”,張新江則一直喊陳大富“黑桃尖”,喊劉梅花嫂子。陳大富夫婦能有今天的事業,從某種意義上說完全得益於“老排長”,這麼說吧,要不是張排長,他們根本就不會來深圳。

命運時常會跟人開玩笑。把英文字母“A”讀成“黑桃尖”的陳大富工農兵大學畢業後竟然獲得了留校資格。這個新聞在財經學院一直保持了多年的“新鮮度”,等到陳大富離開財經學院時,已經流傳了好幾個版本。其中之一說是當時他們那批學員是“哪來哪去”,別的學員畢業之後都回到他們以前的農村工廠和部隊,而唯有陳大富,他以前在農村直接就是普通社員,總不能大學畢業之後還當社員吧?而他原來所在的那個人民公社也根本就沒有把他當作幹部,縣裏麵更是不知道還有這麼個人,於是畢業的時候陳大富就沒有接受單位,隻好“留校”。還有一種說法說當時學院上上下下對文革搞的哪個招生製度深惡痛絕,於是就故意把“黑桃尖”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留下來,以此作為對那個荒唐時代的永久諷刺。然而不管怎麼回事,陳大富留校卻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