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俊秉堅持“創新促強”,這是威頓企業的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管理製度,吸取新技術、新經驗,使生產線工藝、質量、設備運作指標全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現威頓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當前先進,中期不落後,長遠能適應”的發展構想。
在企業內部管理上,支俊秉銳意改革,大刀闊斧,在人事管理上、勞動報酬分配方麵,打破了幹部“隻能上,不能下”的傳統用人機製,采取“庸者下,平者讓,能者上”的管理辦法,將一大批年輕的、有作為的、有魄力的人提拔到了關鍵工作部門、要害領導崗位。為企業發展增強了後勁,增大了活力。
為了使威頓集團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支俊秉提出要求,在管理上建立了工作目標責任製。使各個部門都有各自的目標和任務,並且通過正規的、讓廣大職工都能了解的形式,總經理與各個部門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書,立下了軍令狀,同時還要求責任人交納相應的風險抵押金。
為了落實下達的任務,完成預定目標,支俊秉要求各有關單位把目標實施量化分解,分解後落實到個人,並且進行相應的考核,認真監督執行情況與完成情況。
支俊秉還不失時機地提出要求,要求充實、完善成本管理製度,使廠裏的各項消耗有章可循,有據能查。這些內容,大到工程技改,小到焊條、棉紗,實施開源節流。這樣做的結果,可為威頓公司每年節約資金200萬元左右。這是一筆驚人的數字,不可忽視!
在經營策略方麵,支俊秉也是靈活多樣的。他大力推進產品質量管理體係並使之有效運行。他們廠通過了國家產品質量、質量體係和環境體係認證。在產品質量方麵,他們從源頭開始一直到產品出廠對產品質量層層把關。這一係列過程中,他們有一套完整的每一個層次的操作、監督、考核製度和機製。這種嚴密的製度,保證了威頓水泥產品質量保持著高水平,實施著高要求。對於已經出廠的水泥產品,他們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進行質量跟蹤,他們對出廠後的水泥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了解和回饋。他們一方麵定期走訪用戶,了解用戶對“威頓”水泥的使用情況,同時了解用戶對水泥產品的要求和意見,他們對於用戶的要求,基本上予以滿足,以最快的速度加以核實和解決。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他們在原設計生產的五個品種水泥的基礎上,經常不斷地搞一些研究和試驗,這當然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也是為了擴大市場銷售。他們先後搞了緩凝水泥、複合水泥和中、低熱水泥等特種水泥的研製並取得了成功,增加了水泥產品的品種,適應了市場的需求,擴大了水泥的銷售量,收到了很好的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
支俊秉就是這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著,為企業創造著物質和精神財富,他帶領全廠員工在技術上求精,在質量上求嚴,在銷售和售後服務上求細、求實,使“威頓”水泥近年來創出了牌子,獲得了效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讚揚和好評。
我漫步在威頓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廠區裏,在這裏,我看到了他們在環保上的投入。偌大的廠區內,到處是綠樹濃蔭,到處是花團錦簇。在鮮花和綠草簇擁中,構成了廠內的大花園。在花園的背後,是高大巍峨的廠房和辦公樓。那裏的機器在運轉著,在轟鳴著,一種平緩而震耳的聲音在傳播著。而在花叢中,綠色的樹木與各色鮮花相映襯,鋪滿了整個院子,那是好大的一片啊!
為了廠裏的環境保護,他們投入了3000多萬元,一是水泥生產的除塵設備,這是環保的主項,是廠裏最重要的環保措施;二是環境的綠化和美化,這也是廠裏環保的硬項目。正是他們打了攻堅戰,而且終於取得了勝利。
這個企業的年輕人
這是個年輕的企業,培養造就著許許多多的年輕人。
我從支俊秉這裏了解到,威頓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共有職工近400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占到了全廠職工總數的70%,這些學生,大都是曆年來從各個專業對口的大、中專學校直接招來到威頓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建廠時進來的大中專畢業生,他們現在已經成為廠裏的中層骨幹力量。我想,每天接待我的那位年輕人張旭,就已經是現在的威頓集團化驗室主任,那可是重任在肩啊!張旭曾經告訴我,他是第一批進廠的中專畢業生,他和他的妻子就是從山西省建材學校畢業的,現在都已成為威頓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骨幹力量。
真的,在我召開座談會的過程中,看到了好多個這樣的大、中專畢業後來到這裏的學生,現在差不多已經是30歲左右的年紀了。他們都重任在肩,在威頓集團裏擔任著各種各樣的角色,成為這個集團的骨幹分子,支撐著威頓集團的正常運轉。這些男男女女,來自山西省的各個角落。最北的來自大同、雁北,南邊的來自臨汾、運城一帶,可以說是人才濟濟,精力都很旺盛,年齡也在正當年,他們身在威頓集團,都有著絕好的事業心,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地工作著。
他們有著各自的樂趣,也有著各自的難處與苦衷。
這些年輕人,來自外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根本不可能回到老家去盡孝。遠在外地的父母,是多麼期盼著自己的兒女回家團聚啊!但是,一年隻有有數的幾天休息時間回家,有的甚至顧不上回家,完全把自己投入到威頓集團的企業生產活動中去、事業中去了。
威頓還是很會照顧自己的骨幹的,在廠區旁邊為他們蓋起了宿舍樓,使這批年輕人有了自己的住宅,沒有了後顧之憂。
我在飯後散步時,無意中看到了廠裏周邊的宿舍,那是這批年輕人的歸宿。在廠子的南端聳立著兩座五層樓房,我看到這些年輕人從廠區走回自己的住宅,那是很近的距離,也就是不到50米的樣子吧!他們真的很從容,廠區和宿舍是連在一起的一個大院子啊!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圈子,一個中年職工、技術人員的生活圈子。
這並不是這些年輕人的唯一,他們在新絳縣城、翼城縣城,在相鄰的地級市臨汾市、運城市,也都有自己購得的商品房。每到假日,他們也會到那裏度假、休閑。他們各自有著各自的生活圈子,各自有著各自的樂趣,生活得都很充實。
但他們也有著各自的難處,比方說,在座談會上,有一名女職員名叫趙麗,是北邊的人,她在威頓集團廠裏的辦公室工作,我在晚飯後散步時,看到她在廠子門口等人,一問才知道,她在等著她的孩子回來。她的孩子在離廠子幾公裏外的鎮幼兒園上學,每天有輛麵包車送孩子們回來,在這裏等著的家長也不止她一個人,還有幾個家長也守候在那裏,天天如此。這裏交通不便,他們沒有給我訴說,我看到了他們的難處。但是他們在各自想辦法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陪同我的張旭告訴我,他差不多每月要回到翼城他嶽父母所在的地方,他在那裏和他的妻子買了樓房,有他的父母從大同移居到這裏在照看著孩子,孩子上學了,有他們的父母照料,他們心裏自然就踏實多了。
就是這樣一批年輕人,在威頓創業、守業、辦企業,支撐著這裏的一片藍天。
在關懷年輕人生活的同時,支俊秉,在工作上對年輕人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他要求年輕人在專業上要精益求精,而且盡可能要一專多能。他要求這些年輕的中層幹部,要做到嚴、謹、細、實,必須掌握全麵的業務,這已列入廠內中層幹部的考核要求中。對於職工,他要求必須學會操作規範,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這種嚴要求,必定會帶出一支好隊伍,使廠內的年輕人成為了有戰鬥力的主力軍、生力軍。
在我和這批年輕人的交談中,知道了他們的副總經理支俊秉,不僅是一位領導者,創業者,革新者,而且是一位有心人,為他們牽線搭橋,做起了這些人的紅娘。
為年輕人著想的支俊秉
支俊秉,看著表麵的樣子有點粗放,但是,他做起事來卻是非常細致、非常精心。他分管的工作,從來沒有過馬馬虎虎的那種狀態。一切都是用科學的態度去操作,去對待,去研究,去實施。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他最看不慣粗心大意、馬馬虎虎、漫不經心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狀態。但同時,在對工作嚴格要求的前提下,他對職工的生活卻是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也是廠裏人最為稱道的一條。
廠裏的年輕人中,最有體會的就是支俊秉副總經理為他們個人的婚姻操心,支俊秉常常出麵當“紅娘”,為年輕人成家做牽線搭橋的人。
現在廠裏的好多年輕人,都是在他親自牽線搭橋的撮合下成為夫妻的。全廠的人都知道支俊秉很會當“紅娘”,成功率很高,在這點上,可以從人們的閑談中聽出來。外地來到這裏工作的年輕人都對支俊秉充滿了感激的之情。他們成家、安家,都沒有離開過支俊秉的關懷。
支俊秉除了關心年輕人,對廠裏所有職工的生活也都非常關心。廠裏的紅、白喜事,隻要沒有極特殊的情況,支俊秉都會到場參加。平時有時間,他也會坐下來和職工們聊聊天,談談心,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下情,這對他的工作很有幫助。一方麵密切了他和職工的關係,同時也對職工所想有了一定的了解,還對廠裏近期發展目標有了可以參照的第一手材料。
職工們說,支俊秉很隨和,也很有親和力,廠裏職工都很喜歡他這樣的領導。他分管生產,許多技術改造都是他擔任總指揮。他吃在工地,睡在辦公室,不怕吃苦,也真能吃苦,懂得關心職工,是稱職的威頓集團領導。
不僅如此,支俊秉還有個人愛好。他愛體育,愛打羽毛球,愛打乒乓球,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副總經理。
支俊秉是個學者
在“威頓”呆了幾天後,我隱隱地感到,支俊秉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個學者型的人才。
他一直在堅持學習,而且一直在自己的專業上學習。他的大學文憑,是在武漢理工大學取得的,他學的是矽酸鹽工藝專業,這就是水泥專業,那是他的本行。後來,他又參加了山西大學的企業經營管理專業的培訓。他在學習中,非常注意企業管理的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先進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和模式的了解,更在意國外先進經驗的借鑒。這就充實了自己的知識積累,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了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
支俊秉,不僅愛學習,還很喜歡思考問題,他先後在水泥行業的國家級期刊發表技術論文20多篇。這是他的成果,可以說是碩果累累。能在國家級的水泥雜誌發表如此多篇幅的論文,可見他對這個專業的鑽研程度和積累程度。隻有厚積才能薄發,隻有在深入到水泥專業中去的時候,隻有對水泥製造工藝有了透徹的了解的時候,隻有有著創新理念的時候,隻有在有著豐富的實踐活動的情況下,才能找到水泥行業的許多著眼點、焦點,才能寫出有一定理論水準的、與實際結合很緊密的論文來。
2007年,他獲得了武漢理工大學的學士學位,1998年~2000年,他連續4年獲得了山西建材係統的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成為了山西省建材行業內的既有理論又有豐富實踐的專家型人才。
我翻著他發表過的論文的複印件,心裏有著說不出的欽佩,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絳人,從實踐中走進去,走到深處,但又能跳出來,跳到理論的高處,使自己從理論到實踐都升華到一定高度,掌握了這一專業最先進的理念和管理知識。他在管理著很先進的、正在運營著的一整套工廠生產設備,並生產出高質量的水泥產品,這是很難的。但他做到了。
他在做水泥廠化驗室主任時就是“優秀化驗室主任”;他在做副總經理時他是連續七年的“山西省建材行業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他還成為國家建材協會的“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卓越領導人”;他從2004年開始,被評為新絳縣十大優秀青年企業家、山西省優秀青年企業家;2007%年,他被評為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範。
他這些成績的取得並非偶然,這當然是他個人的努力,也是組織培養的結果。他曾被評為新絳縣優秀共產黨員,他是共產黨員,是傑出的人才,應當受到表彰和尊重,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後要走的路還很長,他肩上的擔子還很重。放眼未來,他在他的人生中會有更多的閃光點、輝煌點,在企業有著更大的作為,麵對著艱難和險阻,前進吧!走出一條更加輝煌的新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