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不廢江河萬古流 永川

〔解析〕“江河”扣“川”,“不廢萬古流”意謂“永”久。

35.其間亂紅隨雨落綦江

〔解析〕“紅”亂成“糸(糸)”和“工”,“雨”即雨“水(氵)”。“其”與“糸”組成“綦”,“氵工”合為“江”。

36.西嶺辟土到一點璧山

〔解析〕“辟土”與“一點(丶)”拚成“璧”,西“嶺”為“山”。

37.孤客揚帆赴東瀛酉陽

〔解析〕“孤”扣“一”,“客”位居“西”,合為“酉”。“帆”象形為“阝”,“東瀛”即“日”本,組成“陽”。

38.把手放下心空懸 巴縣

〔解析〕“把”放下“手(扌)”,餘“巴”。“懸”空去“心”,剩“縣”。

39.留取丹心照汗青 奉節

〔解析〕麵係文天祥《過零丁洋》詩句,攏意扣“奉節”。“節”,操守、氣節。

40.去了日本再換裝雲陽

〔解析〕由“去了日”變換組裝成“雲陽”。

41.工人上崗,假日無暇 巫山

〔解析〕“假日”無“暇”餘“亻(人)”,與“工人”組成“巫”。上“崗”是“山”。

42.千裏相連,天下廣接重慶

〔解析〕“千裏”相連是“重”,“天”下取“大”,與“廣”接成“慶”。

43.中國改革,碼頭逢春石柱

〔解析〕“碼”頭是“石”。中“國”是“玉”,改動成“主”;四季“春”對應扣五行“木”,合為“柱”。

44.橫向聯合,促進改革 大足

〔解析〕“促”改革成“亻(人)”和“足”。“人”與“橫(一)”聯合得“大”。

45.上山下廠幹,貢獻要大點 南岸

〔解析〕“獻”將“大點(丶)”貢出,餘“南”。“山廠幹”組成“岸”。

46.秋水弄疏桐,浪花湧輕舟銅梁

〔解析〕“秋水”扣“金氵”,“桐”疏散成“木同”,“浪花”象形為“”,“輕舟”扣“刀”(《詩經》曰:“誰謂河廣,曾不容刀”)。“金同”合為“銅”,“氵木刀、”組成“梁”。

47.行者在前,金錢豹子在後武隆

〔解析〕“行者”、“金錢豹子”分別是梁山好漢武鬆、湯隆的諢號,借代扣“武隆”。“在前、在後”指明“武隆”二字排列順序。

48.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奉節縣

〔解析〕麵見王勃《滕王閣序》,其大意是說,境遇困厄應當越發堅強,不減弱自己的意誌。以“窮且益堅”、“青雲之誌”意扣“奉節”,“不墜”意扣“懸”掛,“縣”通“懸”。

49.芳草凋,孤星落,川中水平流萬州

〔解析〕“芳”凋去“草(艸)”,落掉“星(丶)”,餘“萬”。“水(氵)”平為“”,與“川”組成“州”。

50.分紅日期不明,沒法去,心空懸綦江縣

〔解析〕“紅”分開成“糸(糸)、工”,“日期”不要“明”,餘“其”,“法”沒有“去”,剩“氵”,“懸”空去“心”,存“縣”。“糸、其”合為“綦”,“氵工”組成“江”。

51.三進上海抓舌頭,獨闖羊城擒人質 重慶

〔解析〕“上海”簡稱“申”,“舌”頭取“丿”,與“三”合為“重”。“獨”扣“一”,“羊城”即“廣”州,加上“人”可得“慶”。

52.酒席半殘歎分離,一人整裝縱馬驅大渡口區

〔解析〕“酒席”半殘,可取“氵”,“歎”分離成“又口”,“驅”去“馬”餘“區”。“一人”合為“大”,“氵又”組成“渡”。

53.芳草迷離露珠隱,垂柳依稀水平流萬州

〔解析〕“芳”離“草(艸)”隱“珠(丶)”,餘“萬”。“垂柳依稀”象形為“川”,“水(氵)”平為“”,組成“州”。

54.枝頭秋色同相映,池畔小舟蕩雙槳銅梁

〔解析〕四季“秋”扣五行“金”,加上“同”是“銅”。“枝”頭是“木”,“池”畔取“氵”,“小舟”扣“刀”,“雙槳”象形為“”,組成“梁”。

55.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二)雲陽、奉節

〔解析〕麵句擷自韓愈《爭臣論》。唐代陽城,諫議大夫,任官五年,從無諫言。有人問韓愈對陽城的看法,韓即以麵句作答,意思是:“我看陽城的德行如同他在野的時候一樣,他哪裏會因為富貴而改變心意呢!”謎底“雲”,別解為說話,即韓愈所說;“陽”別指陽城;“奉節”解釋為“奉行節操”與麵意相扣。

56.卒可過河,進車則輸,退將背後,驅馬殺出渝北區

〔解析〕“河”亡去“可”,餘“氵”;進“車”則“輸”,無“車”則“俞”,合成“渝”。“背”後麵退掉,存“北”。“驅”出“馬”,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