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色彩符號分析
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色彩使用習慣,人們可以根據色彩符號來判斷其居住地所在,如苗族常使用“紅、白、黑、黃”進行服裝色彩搭配;廣西南丹瑤族的男子喜歡穿白色搭檔褲,也被人稱為“白褲瑤”;四川的羌族也有使用白色的習慣。山西在傳統服裝色彩使用方麵,男子多使用樸實穩重的藍色、灰色、青色、黑色,而女子的服裝色彩變化較多,年少時期以鮮豔的紅色、粉色、綠色為主,隨著年齡的增大,也逐漸以使用較為沉穩的藍色、紫色、灰色為主。在建築方麵,山西建築可以用“青磚灰瓦”來概括其色彩,與南方的青磚建築有所不同的是,山西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建築常年籠罩在一層黃土色當中。由此發現,色彩不僅豐富了生活,還可以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關於民間對色彩的理解,可以通過“螺鈿鑲嵌大座鏡”(三多堂博物館藏品)上鑲嵌的“福祿壽”三星吉祥圖案來看。由於螺鈿材質的特性,在不同角度觀看時,圖案會有不同的色彩變化,當看到“福星”圖案的色彩呈紅色時,象征著“福星高照”,當看到“祿星”圖案的色彩呈綠色時,象征著“心想事成”,當看到“壽星”圖案的色彩呈黃色時,則有著“延年益壽”的含義。由此可見,古代民間對色彩有著一定的認識和理解,這也是對現代標誌色彩使用的啟示。在為三多堂博物館進行標誌設計的時候,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整理出象征熱情與吉祥的紅色、從建築和服裝中提煉出來的青灰色、黃土風情的土黃色以及有著民間吉祥寓意的黃、綠色等色係。
可以說,合理的色彩定位是體現品牌形象麵貌最直觀的反映,也是最先進入視覺感受的部分。一個標誌中不可能將所有的色彩都包括,隻能在色彩使用的框架內去尋找各自的內在差異,提煉出能代表各自地方性格特點的色彩,並結合設計學的理解與色彩傳達概念,合理地運用到標誌的圖形符號設計中,最終的標誌色彩是經過高度提練的一種視覺符號。
結語
當今旅遊業的品牌化經營已是整個旅遊行業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山西的民俗文化旅遊景點作為極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在晉中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被開發出來。這些民俗景點雖以晉商文化為中心,但在對外宣傳方麵沒有形成差異化的品牌形象,致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緩慢。筆者認為,完善民俗旅遊景點的形象標誌勢在必行,應在整體設計的同時突出個性和特色,成為具有山西民俗文化鮮明特色和具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旅遊標誌不僅提升其旅遊地的形象,也是對地方文化保護的基本手段。突出體現山西民俗文化特征的設計,也是給旅遊者形成明顯的品牌形象認知的前提,這樣將有助於品牌形象個性化和差異化傳播。
參考文獻:
[1]李蕾蕾.旅遊地形象策劃:理論與實務[M].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6.
[2]黃軍.旅遊地品牌形象視覺設計地域性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6.
[3]阿久津聰.文脈品牌[M].石田茂,韓中和,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王邵強.標誌設計創意觀[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
(責任編輯:劉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