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祥
1881年(清光緒七年,辛巳)誕生
12月9日(陽曆10月18日),楊滄白先生生於四川省巴縣木洞鎮。四川巴縣楊氏,世有隱德。父親楊兆南,字暉之,博覽經史,長於繪蘭蕙。因家貧,遷居城中“棄書服賈”,以德望為四鄰欽重。母親諱冰如,姓蔣氏,慈祥義訓,三黨楷模。
楊滄白,名庶堪,一名先達,字品璋,後改滄白,號天隱閣、山父,晚年號邠齋、叟。“幼而岐疑,讀書通解,即欲購經史百家諸巨典冊,太公鹹樂許之,恣其肄習。”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7歲
楊滄白入重慶經學院,從華陽名儒呂翼文治經史詞章,文筆出曹輩,被呂先生視為奇才。尤喜讀明末清初黃梨洲等人的反滿著作,逐步萌發了反滿革命思想。
11月,宋育仁在重慶創辦《渝報》,宣傳維新思想,楊滄白頗受其影響。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9歲
楊滄白與鄒容、朱蘊章等入重慶譯學會,向英國牧師巴克和日本友人成田安輝、井戶川辰學習英文、日文,擬為遊學歐美、日本之用。時鄒容少年倜儻,每發“奇僻可駭之論,聞者掩目疾走”,滄白獨與之親近,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20歲
楊滄白以重慶府試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但他感憤國事積弱,“胡清竊政”,“不欲以科第進取,舉孝廉方正亦不應”。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辛醜)21歲
秋,楊滄白為照顧年高體弱的父母,不便遠行,遂與同學朱蘊章等幫助鄒容排除阻撓,並從經濟上予以資助,使鄒容得以順利自費留學日本。
與同縣詹葆珊長女詹懿(字淑則)結婚。夫人為吉祥女子,隨滄白革命輾轉東西南北,茹苦含辛,然相親相愛,感情甚篤,直至終身。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23歲
由楊滄白、梅際郇二人首倡,重慶進步青年秘密成立了四川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小團體——“公強會”。會員如吳駿英、朱蘊章、童憲章、董鴻詩、董鴻詞、陳崇功、李時俊、胡樹南、江潘等,均一時俊彥。
鄒容所撰《革命軍》,重慶亦得傳閱,一時加盟於公強會者,日以浸盛。楊滄白又與卞小吾、田心澄等組織“遊想會”、“羽強社”等革命小團體。會員於朔望之期,聚會郊外,恣論時政得失,終以非排滿革命無以救亡。
年底,楊滄白等借為重慶商人曹順清所辦廣雅書局購書之機,廣購各地新書雜誌,並輯摘新鮮觀點,彙為《廣益叢報》,以樹新風而鼓民氣。該報由楊滄白、朱蘊章、吳駿英負責主持編輯。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甲辰)24歲
2月,受楊滄白之托去京滬探察形勢的卞小吾秘購《革命軍》、《警世鍾》、《“蘇報案”紀事》等革命書刊返渝,並向楊滄白報告了鄒容、章太炎對四川革命的建議。楊滄白即與卞小吾商定,首先創辦日報揭露清政府的腐敗,宣傳革命精神,以喚醒民眾。
9月,近代四川第一家日報——《重慶日報》創刊。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25歲
4月,卞小吾因《重慶日報》轉載《蘇報》題為《老妓頤和園之淫行》的消息被捕,楊滄白多次設法營救,無效。
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童憲章、陳崇功作為公強會的代表,由孫中山主盟,首批加入同盟會,並代表楊滄白、朱之洪、朱蘊章等人入盟。同盟會東京總部下分設九個支部,重慶被指定為國內西方支部所在地,負責領導四川、貴州、甘肅、新疆、西藏等省區的黨務。
年底,童憲章、陳崇功攜帶同盟會的規章、公約、誓詞和計劃方略回到重慶,征集革命黨員,成立重慶支部。已具相當規模的“公強會”立即推楊滄白為首盟,決定以教育界人士及學生為對象,積極進行革命宣傳和組織發表工作,知識分子入盟者頗不乏人。公強會隨之改組,正式成立同盟會重慶支部,並特製了“蜀中同盟會章”,作為同誌間聯絡的信物。
是年,楊滄白與英國牧師巴克教授英文於重慶府中學堂及正蒙、開智等校,常以古文作比較、印證來解釋英文,深受學生歡迎。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26歲
4月,應敘永永寧中學監督李維漢聘請,楊滄白與向楚等前往該校任教。楊滄白教授英文、曆史。其間,敘永廳官李鏡清覺察該校有進步活動,遂刁難該校監督,激起學潮。楊滄白轉往成都東文學堂(一說東遊預備學堂)教英文,仍秘密進行革命活動。
是年,楊滄白在其主編的《廣益叢報》第一一八、一一九號轉載了《民報》第四期發表的馮自由所寫《民生主義與中國革命之前途》一文,詳細介紹了民生主義,並扼要敘述了民族主義與民權主義,第一次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四川公諸報端。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27歲
初夏,楊滄白被聘為永寧中學監督,“公亦思與川南黨人合會,於此萬山中,建樹革命根據地”,乃約朱之洪、向楚同往。他們以進步書刊啟發學生的反滿革命思想,發展優秀分子入同盟會,如敘永張頤、楊伯謙,古藺王野若、羅稅伯,古宋劉經文,江安黃述等,均由楊滄白與朱之洪介紹入盟。由此,永寧中學成為當地革命的司令部。
9月中旬,黃樹中(複生)、熊克武、黃方、楊維等黨人在興隆場製造炸藥,楊滄白讓教員從學校實驗室取出化學藥劑、蒸餾器械供其使用。黃樹中等不慎,發生爆炸,驚動鄰裏,楊滄白偵知官府派人緝拿,便急忙通知黃樹中、熊克武等安全轉移。
事後,楊滄白又赴成都,在成都高等學堂分設中學任教,學生中有郭沫若、李劼人、王光祈、曾琦等。時南較場舉行全川學生運動會,因學生與巡警衝突受傷,楊滄白與好友劉行道(士誌)挺身往見總督趙爾巽,嚴詞力爭,終使趙爾巽將巡警教練所提調撤差。旋歸渝。
11月,同盟會四川分會組織的成都起義因事泄失敗,川西南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挫傷。以楊滄白為首的同盟會重慶支部,成為領導和推動全川革命運動的核心。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28歲
清政府在重慶菜園壩舉辦川東地區第一屆工商業展覽會,革命黨人紛紛聚集重慶,多主張乘機起義。楊滄白認為應當吸取成都起義失敗的教訓,主張加強宣傳和組織發展,積蓄力量,待機而動,從而保存了革命實力。
1909—1910年(清宣統元年己酉—二年庚戌)29—30歲
楊滄白就任重慶府中學堂監督,延請張培爵為學監,將同盟會重慶支部設在校內,並組建“乙辛學社”作為其核心,楊滄白負責全麵並兼理財政,決定進一步掌握重慶的教育機關,作為擴大和發展革命的基地。經過集體努力,重慶府中學堂,川東師範學堂、巴縣中學、巴縣女子師範及重慶教育會的領導權,全被同盟會員所掌握,其他如重慶體育學校、商業學堂等亦在控製之下,“教職半黨人,學生加盟者亦數十人”。遠在成都的巡警訓練所和奉節的夔州府中學堂,也均成為同盟會重慶支部聯絡各地黨人的據點。楊滄白還與張樹三商定,利用其在成都鼓樓街開設的“天泰店”,作為黨人的招待所,用以擴大成、渝兩地聯係,並交流情報,互通信息。
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31歲
4月,孫中山、黃興領導廣州黃花崗起義,密電重慶接濟資金,楊滄白創首響應。
5月,清廷宣布“鐵路國有”,四川保路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