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宰予的口才,孔子認為那是巧舌如簧,又因為宰予白天總是打瞌睡,所以被孔子罵作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汙。宰予在齊國混了個臨淄大夫的官,後來與田常作亂被夷族,孔子以此為恥,更加不喜歡這個門生了。而子貢卻很招孔子喜歡,齊相田常伐魯之時,子貢去齊國,吳國,越國和晉國轉了一圈,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做下了樁天大的事業: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一使而動五國之政。子貢又精通經濟,善做生意,銀子掙得嘩嘩的。每次出使,車仆之盛,擬於王侯,又仗著孔門高徒的名份,與諸侯相抗禮,同時還將儒學宣傳了起來。由此孔子越發喜歡這個在衛國當宰相的學生子貢,宰予對子貢則是羨慕嫉妒恨。
有了這一世的經曆,宰予認為學儒成聖之道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在第一次轉世時舍棄了“聖”這一品德。第二世,宰予轉世為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動搖了秦王朝的基礎,並且帶兵攻入長安。然而沒想到卻因一個“情”字讓劉邦占了便宜,將自己打下的江山盡數奪去。為此,轉入第三世時宰予決定要做一個無情之人,以免再被友情和愛情傷害。第三世宰予成為一個叫做李陵的人,是神箭手李廣的孫子,李家世代效忠漢皇,李陵也是如此。可是在與匈奴的一次交戰中,他不慎失手被匈奴擒走,眼看逃跑沒有希望,他便佯裝投降匈奴,一來可以為漢皇多打探到一些情報,二來可以靜候逃跑時機。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漢皇二話不說,連思考和猶豫都沒有,就將他全家抄斬了。絕望的他發現忠信根本是愚人才會遵守的事情,於是他舍棄忠信轉入第四世。“
紫龍聽到這裏連端在口邊的奶茶都忘了喝:這個宰予也真不容易,他看的太透了,這樣可不好,什麼事情他都能看到消極的陰麵,他這種性格就算轉世一百次也沒得救啊!
“第四世,宰予又投入亂世,在三分天下的局麵中當上了西蜀皇帝劉禪。然而相父諸葛亮的智慧和謀略是他遠遠不能比不上的,他的任何想法都不會被諸葛亮采納,群臣認服的也隻是諸葛亮而已,如果沒有諸葛亮,他這個皇帝恐怕當不久。這不是變相的傀儡皇帝嗎?他再掙紮也擺脫不了諸葛亮及其黨羽的控製,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裝傻充愣。在三國合為一晉之後,他樂得做一個自在的安樂公,卻還被他人嘲笑沒有心機,沒有抱負,史官在書裏也沒有給他好評。大智若愚,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沒有一個人能夠看透嗎?況且在亂世還能逍遙自在的才是真正的高人,可那些王侯將軍,無一人能看出他真正的智慧。
諸葛亮有智慧嗎?不,他有的隻是軍事謀略,他要是真的有智慧就不會一個人嘔心瀝血去幹所有的事情,就不會在五丈原連飯也不吃就打仗,這不是自殘腦殘是什麼?然而諸葛亮依然成了智慧的代言人,擁有真正智慧的他反而成了愚蠢的象征。失望的宰予再也不想擁有那種看不見的智慧了,雖然那種別人琢磨不透的智慧是他與生俱來的天分,但他再也不想使用這種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