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名莊協會(UGCB)的名莊周末到現在已經進行到第七年,整個周末安排了品酒會、酒莊晚宴、高爾夫和酒莊參觀各種活動。品酒主題是當年裝瓶出售的年份,今年的主題則是2009年,每家莊順便帶一支2007年以前的酒。和四月份剛舉辦過的期酒品酒會不同,五月份的名莊周末是麵對廣大消費者的,通過網絡預定,每位60歐元,就可以參加周六的品酒會。那比期酒更有趣的就是,可以碰到很多葡萄酒愛好者,聊一聊他們怎樣的愛酒。我這不就碰上了一位:
我在照相呢,一個法國先生和我搭上了話,
“您來自哪裏呢?”
中國呀。
“啊,我下周要去北京出差,第一次參觀中國!”
然後大叔非常興奮的憧憬自己的北京之旅,尤其對中國美食頗為向往。我倒是好奇他是不是葡萄酒裏工作的人呢:您出差是為酒公司工作嗎?
“沒有啊,我住在巴黎,一個生產塑料製品的大集團。”
那您專門從巴黎來參加這個活動?!
“是呀,我有個朋友是UGCB的財務顧問,他每年都邀請我,我每年都付錢過來。你看呀,這裏都是幾百歐一瓶的酒,花上幾十歐可以隨便喝,真好的活動!”
不過今年嚐的09年的酒太年輕了,單寧太硬了呢。
“也不是全部了,有些還是很好的。不過,要說到白葡萄酒,我私心裏覺得還是勃艮第的白葡萄酒最好,還有汝拉山區的黃酒!”
恩,黃酒,氧化味道很重啊。
“您知道!那味道很特殊,不過我很喜歡呀,我在汝拉有個房子,存了五十瓶黃酒,慢慢養著。特別好喝!”
那味道聞起來就和西班牙的雪利酒有點象啊。
“是是!有核桃一類的香氣,有點像!”大叔看遇到了個居然可以聊酒的中國姑娘,頓時開了話匣子,“我還和一幫朋友在勃艮第一個小產區Fiin買了塊地,租給酒農,他們每年付我們酒作為地租!”我離了勃艮第塊有一年,如今碰到勃艮第的愛好者,不免多交流了幾句,末了不免感歎:
哎呀,您真是一個資深愛好者。
“沒有沒有,就是喜歡而已了。”大叔臉一紅,趕緊埋頭聞自己的酒。然後他給我推薦了一款我很熟悉的甜酒,我熟悉到不再想去嚐的一家,沒想到這會人家帶了瓶90年代的老酒來。我辭了大叔,奔向展台,一路在想,多可愛的法國酒徒!
其實我不忍心打擊他的是,真正幾百歐一瓶的一級莊都不需要參加這種推廣活動,他們壓根兒就沒參加UGCB,連稍微出名的二三級莊都統統沒來。這些龍袍加身的頂級名莊最後還是漸漸遠離了這些遠道而來的真正愛酒的人。
我讀研的導師也是汝拉山區的人,也是黃酒的忠實簇擁。她講她小的時候家宴父親都拿出來的是紅顏容,“當時是很合理的價格,我父親每年都要訂上幾箱”。我問導師,那這些酒莊現在豈不是失去了這些傳統的客戶?這位市場至上的教授特別淡然地說:“酒莊就是丟掉老客戶了啊,但是他們自然有願意付這個價格的新客戶啊”。言下之意,酒莊哪誰管你是愛酒還是炫富,付錢就可。
在頂級酒日奢侈化的時代,依然留在UGCB裏的好名莊就顯得頗為珍貴,比如卡儂嘉芙俐(Canon la Gaffeliere) 2006滿鼻的、濃厚的、純純的果香,黑莓、覆盆子……這裏完全可以用《神之水滴》的那樣的描述方式,鼻子放入杯子裏,就掉進芳香漫溢的果園裏了!入口酒體平衡,單寧柔軟,在眾多風格強硬、要和時間賽跑比試陳釀能力的酒之間,這隻酒是真正的做來喝的好酒——酒莊現屬一位德國伯爵,從德國到法國到保加利亞,不斷地開發、改良甚至是重新種植新的葡萄園,是真正要做酒的人啊。
秋收之後波爾多名莊聯盟又會例行的到亞洲來辦同樣的品酒會,日期是上海11月29日,廣東12月1日,北京12月3日,西安12月5日。中國的酒徒們也可以來一飽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