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禪修與靜坐》一書已經出版十年了。這本書寫作的背景是邪教法輪功猖狂之際,佛教界的領袖趙樸初老會長希望能有信眾正麵地介紹佛教的禪修,於是他老人家致函徐玉成先生,設法請人注釋《般舟三昧經》。玉成先生將此意見轉告了弘學老師,但弘學老師認為,應該以係統地介紹佛教的定學效果更好,並商議於家師惟賢和尚。家師惟賢和尚十分讚成弘學老師的想法,議到寫作的人選,當然弘學老師是最佳人選。但是弘學老師實在是太忙了,因此,他指定我來擔任這一任務,家師深為認可。書成之後,並欣然為之寫序。可惜為當時的背景,序言被刪去了不少。書出版之後,巴蜀書社的領導還受到邪教法輪功的恐嚇,楊宗義社長和陳大利先生不懼風險,終於暢通發行。

當時從動議到脫稿,隻有三個月的時間,而隻局限於我曆年禪修的體驗和筆記,雖受到讀者的厚愛,但係統性和理性知識都很缺泛,這次能夠再版,根據弘學老師的意見,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增添了《佛教定學的概念》及《小乘佛教的定學》,並對原書的一些章節作了調整。這本書不是成功之作,隻是我學習禪修靜坐的心得而已。在我多年的禪修實踐和本書的寫作過程中,都得到弘學老師悉心的指導,他特別強調;我們都是“漢藏教理院”一係的再傳弟子,要保持太虛大師、法尊法師、印順法師、雪鬆法師、正果法師、惟賢法師他們老一輩學理與實踐並重的精神”淳淳教導,情真誼摯。從輩分上講,弘學老師雖是師兄,但實際上是我的老師,情同父兄。借此再版之際,向他表示我深深的謝意。同時,也感謝巴蜀書社的領導和同誌們!

蒲正信己醜立春

於雙流黃龍溪古鎮苦寮醒聊禪居

編後記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在佛學義理方麵的研究成果不少,作為佛教修持方麵的公開出版物,特別是禪修(含定學)作品甚微。在經濟大潮的湧動下,出版物多是從旅遊的角度對佛教名勝進行推介,定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本書於上世紀末麵世,係統地介紹了佛教定學的修煉方法,據有較強的指導性,對法輪功歪曲佛教定學起到了較好的批判作用。隨著時間的推進,作者對定學的修持與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此次修訂再版增加了佛教小乘定學的相關知識,調整原書篇章結構,使作品具有了更強的理論色彩與指導作用,期盼該書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方麵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責任編輯

二〇一〇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