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1 / 1)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愛鑽研佛學、醫學、武術,自皈依三寶後,尤好禪學和靜坐。她的近作《禪修與靜坐》一稿,我閱讀後,深感她能將正信、正見與修持相結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興和讚揚。

全書共分七章,每章又分若幹節,共二十五節。概述了為什麼要禪修靜坐、禪修靜坐的準備和方法、各種禪修法門,特別提到誦持密咒清淨三業的具體內容。搜集材料豐富,提法新穎而不失禪的中心原則,對初習禪者確係具有啟發性的作品。

佛法精深博大,佛經浩如煙海。戒定慧三學,以戒為基礎,以定為中心。由定生慧,在修證階段包括加行智、根本智、後得智;其悟境包括性空緣起的中道智,都攝於慧中。常人的不正常心態,都是產生煩惱痛苦的根源;而淨念觀心,消除無明,是親證諸法實相最方便之法。古德讚歎修習止觀的妙用,謂曰“破執著之利斧,斷情見之鋼刀,趣菩提之階梯,除煩惱之妙藥”,故禪修功德不可思議。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大師傳授“二人四行”的禪法,係藉教悟宗的如來禪。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創立“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明心、見性成佛”的祖師禪,重在頓悟,將禪大眾化、生活化,成為中國禪的特點。以後的五家七派,各有宗風。如臨濟的棒喝交加、單刀直入;雲門的簡潔明快、超脫意言;溈仰的審細密切、機用圓融;法眼的法界圓融、處處是道;曹洞的五位君臣、事理無礙。宋元以後,延壽、蕅益、徹悟等祖師又提倡禪淨雙修,根據《楞嚴經》所講“憶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而闡揚的念佛禪,又獨具殊勝的意義。

作者在書中提到:“禪修靜坐可以包括氣功,氣功不能包括禪修”;說“禪修在開悟、解脫”,“氣脈不能超越生理感覺,以此為道是錯誤的”;又說“隻求神通和奇異功能,非是禪修目的”。把禪修和氣功的差別鮮明地提出,非常精辟。生死的病根大於執我,而禪修悟證緣起性空,正是破我執,這是凡夫、外道(包括氣功)所不能辦到的。

曾經在社會流行一時的法輪功,作者李洪誌,自命為超前絕後的教主,借佛教“法輪”之名反對佛教,兜售其“把肉體通過修煉、淨化為高能物質,培養出永恒的‘元嬰’、‘法身’等生命體,此生命妙用無窮,可以創造宇宙和生命”等荒謬言論。這種論調,與古印度數論派的“神我”、婆羅門教的“梵天”及“上帝創世”說等並無區別,不過是假借佛道,又雜引民間外道邪說而成大雜燴的翻版而已。而有一部分人偏偏受其蒙蔽,誤入歧途,斷絕慧命,豈不可悲!

釋惟賢

一九九七年八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