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一)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提出要求
廣東省是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省份,珠江三角洲各市則是其排頭兵。改革開放30年來,珠三角地區社會經濟迅猛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珠三角開始探索產業發展的新路子。世紀之交,珠三角又站在了重大發展的曆史關頭,麵對一係列需要破解的發展難題:一是經濟發展方式不夠科學。長期形成的外向型產業為主體、外資企業占主體、“三來一補”“三高一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主體的產業布局和運行模式,已經被事實證明邊際效應進入持續下滑階段;經濟結構不夠優化,產業模式麵臨迫切的轉型升級需要。二是製度創新比較緩慢,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激勵經濟主體、投資者、勞動者和社會管理者創新的機製沒能與時俱進。三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全麵,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資源生態環境保護不夠好,體製機製有待完善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就珠三角發達城市來說,產業結構需要升級,城市建設需要轉型,經濟社會需要協調發展,體製機製改革需要突破瓶頸,經濟社會發展全麵進入轉型期。
完成以上任務,政府出台和執行正確的決策至關重要。但是,在珠三角的一些發達城市,卻出現了以下情況:城市發展定位多變,產業發展曲折難行;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緩慢,遭受金融危機重創,企業大量倒閉破產;“騰籠換鳥”沒有帶來產業升級,反而出現汙染轉移、擴散,威脅整個廣東的飲用水質;勞動權益得不到保障,外來工大量逃離,出現嚴重的“用工荒”,個別企業竟出現罷工、自殺潮,震驚全國;城市車輛快速增長,交通嚴重擁堵,汙染加劇;教育市場化改革導致學前教育公益性減弱,清理義務教育改製學校不力危害教育公平,個別市的高校建設十年蹉跎,久拖不果。從以上情況看,珠三角發達城市的政策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深入研究。轉型是必然的,長三角的江蘇、環渤海區的天津濱海新區已經走到了前麵。珠三角能否順利轉型,以體製、機製創新再闖新路,對各城市自身、廣東全省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至關重要,對全國同類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政策分析能夠在下列方麵對決策進行幫助:一是確定政策目標,二是對政策方案加以評估,三是製定政策計劃,四是對政策資源的分配,五是對政策戰略的選擇。政策分析可以減少政策的失誤,提高決策的效率。研究公共政策可以提供專業性的建議或谘詢,提供製定政策的建議,進而提高公共政策的質量。[美] 托馬斯·R.戴伊著,彭勃等譯:《理解公共政策》,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第4頁。地方政府是我國區域發展的主體,對所轄地區承擔的責任達到了新的程度,包括貫徹中央政府的戰略部署,向中央政府爭取政策、表達訴求等,地方政府都承擔了一個關鍵角色。省級政府以下的地級(包括副省級)城市政府是目前我國地方政府體係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中間環節,其決策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而會影響到全省乃至國家政策方針的落實。珠三角發達城市,如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等,位於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承擔著“科學發展,先行先試,探索新路”的使命,研究其轉型時期的公共政策,評估得失,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能夠對該地區政策的改進和提高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也會為全國地方政策能力的提高提供參照。
從理論價值來看,公共政策分析能夠加強對公共政策的科學理解,推動公共政策科學理論的發展。公共政策研究有助於我們弄懂社會與經濟狀況之間的聯係、政治體係對這些狀況的回應以及(如果存在的話)政府行為對這些狀況產生的影響。政策研究綜合了對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曆史學、法學、公共行政以及政治學等學科的思想與方法。它通常還能夠擴展社會科學的研究範圍,提高研究的重要性與可靠性,並推動理論的發展。[美]托馬斯·R.戴伊著,彭勃等譯:《理解公共政策》,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第4頁。研究和分析珠三角發達城市轉型時期的公共政策,有利於我們從特殊到一般,從典型個案到一般規律,全麵理解公共政策產生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後果,可以拓展我們對社會的認知,進而對完善政策分析及公共政策的理論提出自己的思考;可以豐富我國地方政府決策、執行、評估等公共政策的理論,對探索和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政策理論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概念的界定
基本概念是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在研究珠三角轉型時期發達城市公共政策之前,我們先對幾個概念進行闡釋界定。
(一)核心概念
珠三角地區:全稱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遊,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市和肇慶市,總人口4230萬,土地總麵積41698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麵積的23.4%,占全省總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來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
轉型時期:是指事物的結構形態、運轉模型和人們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過程。轉型時期是主動求新求變的過程,是一個創新的過程。總體上來說,指21世紀初至今,珠江三角洲地區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發達城市開始全麵探索經濟社會發展新路子的時期。20世紀80年代,廣東勇當經濟改革排頭兵;20世紀90年代後期,廣東的地位逐漸被上海取代。珠三角地區開始反思轉型問題,各城市的轉型時間有所不同,深圳、廣州、珠海的探索要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