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難理解是宋江(1 / 3)

張國風

讀《三國演義》的時候,覺得曹操不好理解,不知他為什麼竟是那樣一種矛盾的性格。讀《紅樓夢》的時候,覺得賈寶玉不好理解,在《紅樓夢》出現以前,從未看到像賈寶玉這樣真實、內涵如此豐富而又複雜的人物。讀《水滸傳》的時候,最難理解的是宋江。宋江沒有什麼武藝,隻是仗義疏財而已,他的韜略是後來展示出來的,為什麼當他還是一個鄆城小吏的時候,就在江湖上有那麼大的威信。江湖上一說宋江,便是如雷灌耳,仰慕得不得了。一見宋江,便要跪地磕頭,相見恨晚,生死相隨,無怨無悔,好像百川歸海、眾星拱月一般。要說仗義疏財,柴進比他更突出,也更有條件,可是,柴進卻沒有宋江那樣的威信,武鬆就不太佩服柴進。

再說,如果鄆城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真有那麼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人物,有那麼多江湖上的好漢,尤其是黑道上的人物渴望著為他出力,那縣令隻怕夜裏要睡不著覺。你說他是個英雄吧,他的妾閻婆惜與人通奸,這樣的奇恥大辱,他可以聽之任之,置若罔聞。

出事的那天晚上,他被老虔婆死皮賴臉地拉了去,閻婆惜那樣地冷落他、傷害他、侮辱他。閻婆惜提出的三項條件,極為苛刻,宋江沒有絲毫的猶豫,一口答應。你說他窩囊吧,他卻能讓來自三教九流的英雄們心悅誠服地聽從他的指揮,和官軍的千軍萬馬對抗。

你說他安守本分吧,他卻會“擔著血海也似幹係”給晁蓋等人通風報信。你說他不甘寂寞吧,他卻死活不肯落草,寧可回去坐牢吃官司。你說他沒有抱負吧,他卻要血染潯陽江口,甚至“敢笑黃巢不丈夫”。你說他一心造反吧,他卻是時刻不忘招安。你說他忠於朝廷吧,他給晁蓋等人通風報信又如何解釋?

分析起來,宋江是梁山的領袖,是《水滸傳》的中心。這麼一個領袖人物,一部小說的中心,許多複雜的矛盾,包括主題的矛盾、人物描寫與小說結構的矛盾,集中到他的身上,他的複雜是很正常的。加上《水滸傳》不是一個作家獨立的創作,它是一部世世代代累積而成的長篇小說,這就複雜之外又添複雜。按照我的體會,要理解《水滸傳》這樣一部大書,就時時刻刻不能忘記它是一部世世代代累積而成的長篇小說。離開了成書過程,把它看作施耐庵一人的著作,就什麼都說不清楚。曆史上的宋江,“勇悍狂俠”,決不會是書中所寫的那種性格。從曆史上“勇悍狂俠”的宋江到《水滸傳》裏那個多少被儒化的宋江,經曆了漫長的過程。《水滸傳》裏宋江的那種性格,成不了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句俗話,反映了百姓對“秀才”的深刻認識,我們不要小看它。

《水滸傳》的精華在前七十回,金聖歎還是很有眼光的。他把《水滸傳》砍成了斷尾巴的蜻蜓,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認為強盜是不應該招安的;但與此同時,這位蘇州才子也看準了七十回以後的文字大不如前。他的偽造古本,固然算不上光明正大,但他的藝術眼光卻不可小視。就書中那些描寫得最出色的人物而言,如魯智深、武鬆、李逵、楊誌、宋江等人,精彩的描寫幾乎都在上梁山以前。林衝是個例外,他上了梁山以後還有火並王倫一節。這裏分析宋江,隻分析他上梁山以前的故事。

宋江雖然是全書的中心,但宋江的出場,已經到了小說的第十八回。前麵是王進的故事,史進的故事,魯智深的故事,林衝的故事,楊誌的故事,敘事的中心在接力似地轉移,沒有中心人物,簡直有點像《儒林外史》。直到智取生辰綱,突破前麵的格局,有晁蓋等七人的集體亮相。後來便有了一個根據地梁山泊作為起義的背景和各路英雄的歸宿,故事和人物開始隱隱約約地向一個方向集中和凝聚。平心而論,智取生辰綱的設計雖然教人不由得拍案叫絕,吳用雖然號稱智多星,但他的反偵察意識還是不強,智取生辰綱的過程中留下了太多的漏洞,官府順藤摸瓜,非常輕易地就找到了破案的線索。先是犯罪嫌疑人白勝浮出水麵,落入捕快的視野,接著是白勝熬不住酷刑而招供,晁蓋等七人全部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