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長河一江水、
奔騰向前不停息,
改朝換代如更衣。
朝代更換戰爭起、
無論貧窮和富貴,
過半人口命難全。
始皇幻想萬萬年、
幾十年後就玩完。
貪官富商曆來多、
斂聚財富可謂多,
幻想子孫永享用、
曆史證明是夢想。
農民起義可謂多、
沒有幾人能成功,
大多都是斷頭鬼、
圖為他人做嫁衣。
戰爭促發展錯錯、
起義使進步誤誤。
中國曆史兩千年、
戰爭不下三千起,
落後別國幾百年。
美國百年無戰事、
世人公認最發達,
安定和諧可飛躍。
做官要像周總理、
千萬別學陳良宇。
當民你就學沈浩、
別像阜陽張家順。
做官要清廉為民、
當民我勤奮友善。幾句西江月說吧!小子深感:現今社會、國泰民安、國強民富。然、為官的、清正廉潔的少、貪汙腐敗的多。當民的、勤奮友善的少、投機鑽營、爭強鬥狠、強悍的多。說古道今、勸化世人、為官的、要節欲自律、廉潔奉公;做民的、我勤奮友善。官民和諧、永享太平!永遠不要動亂和戰爭;永遠不要再見到:赤地千裏、屍橫遍地、白骨如山的淒慘場景。
五千多年前、在黃河上遊的原始森林裏,有一群古人出沒。他們采野果、掏鳥蛋、捉小動物為食;以樹洞、山洞為家;穿獸皮和樹皮。在這片原始森林裏、生活了一代又一代。當時的年代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他們都要推選一位能和大家同甘共苦、真心為大家辦事的人做頭領。一個叫常鳥的人、身高臂長、力量頗大、做事身先士眾;爬樹(上下)最快,采摘的水果和掏的鳥蛋最多。故此、常鳥被推舉為頭領。
當時的頭領不好做、沒有一點特權、還要經常吃點虧。常鳥帶領的這個人群由10來戶人家構成。在一個山凹裏、每戶分別掏一組山洞居住。白天、除哺乳的女人和小孩及老人看守居住地、青壯的男女要共同出去采集食物。采集食物回來、大家共同狂吃一頓;剩餘的、由頭領按人口分配、當時沒有稱、不可能分得很均勻,別人挑剩的才是頭領的;
他們一開始捉小動物、以後用棍棒和石頭做工具、用網和陷阱,能捉更大的動物。采集的食物和捉到的動物越來越多、就把它們曬幹、冬天吃。冬天的也留足了。就把活的動物養起來、把人吃剩的東西給其它動物吃。動物越養越多、吃剩的東西有限、於是、就采集植物的、葉、莖和果實給養的動物吃。他們發現、有些動物更愛吃植物的、葉、莖和果實。有時、動物生病了、給它吃一種植物、生病的動物就慢慢地好了。人生病了、他們也用這種植物煮水、給病人喝、病人也慢慢地好了。他們還發現、把多個同種動物養在一起,還能生出小的動物。
常鳥人群、就這樣、在這生活了好長好長時間。但好景不長、這個森林裏、來了大型動物。人經常被它們弄死或弄傷、有的人還被這大型動物吃掉了。他們把這種大型動物叫做熊、隻要有人看到大型動物、就喊“有熊”,聽到喊聲的人也喊“有熊”,以提醒大家、防被傷害。但還是有人被傷害,於是常鳥就召集大家共同討論怎麼辦。結論是:山裏和森林裏不能住了、要到沒山和沒森林裏去住。要距離山和森林很遠很遠才行,不然也要被傷害。於是、常鳥人群就遷移到距離山和森林很遠很遠的平原上、搭棚居住。但吃又成問題了,動物和水果少了,要再去森林裏、還會被傷害、且距離太遠了。
一個叫神農的人說、別的動物能吃植物的葉、莖、根和種子,我們人也能吃吧。於是、就動員大家吃植物的葉、莖、根和種子。一開始、大家不敢吃、神農帶頭吃。一段時間過去了、吃植物也生活得很好。有時也能再看到大型動物、大家一看到大型動物,就喊“有熊、有熊……”。後來、其他人群就叫這個人群為“有熊”氏人群。
這時、常鳥的年齡老了、他提議讓神農來當頭領,大家都同意。神農當了頭領以後、不僅號召大家吃植物、還自己親自嚐試吃各種植物,神農人群有了原始農業、畜禽業、醫藥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學會了收集和種植農作物。其他人群為了減少饑餓和疾病的折磨,紛紛要求神農做他們的總頭領。神農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部落聯盟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