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寫完這本書時,覺得滿身輕鬆,好像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從2010年冬天開始寫這本書,2012年7月份完成。說實話,現在的內容與兩年前我剛開始寫的時候有很大變化。在寫書的兩年中,中間大概隔了半年的時間,隻字未動。那時,我迷上了電腦遊戲,除了上學就是玩遊戲,也就無暇顧及它的死活了。直到初二的下半學期,才漸漸再開始寫起了字。其後的寫作中,我看了一些周國平先生寫的書,感受頗多,自此開始慢慢地糾正自己的一些思想。
在我寫文章的過程中,我的同學崔如馨、孫琪,平時沒事的時候,她們總會和我聊聊天什麼的,給了我許多啟發。除此之外,張天翊同學關於七組的文章也對我的幫助頗深。尤其我的班主任王芳老師,一直以來給予我很大的支持與鼓勵。我由衷的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和信任,這些寥寥的文字也算是對他們的回報吧。
還有爸爸和媽媽,對我所熱愛的事情給予了無條件的支持。也十分感謝高洪波伯伯和胡守文伯伯給予我的關心、愛護和鞭策。特別是要感謝我的校長陳愛玉老師,站在師長的角度對我的作品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和評價。她鼓勵我們“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教導我們懂得感恩,擔當責任。最後,由衷感謝黎陽阿姨對我整篇作品的悉心指導。在她為這本書所作的序言中,我感受到了真摯的理解,心靈的互通。並且對於她優美的語言,瑰麗的文字,深刻的思想感到欽佩。
“也許美麗不需要結尾,疑問不需要答案。人生本沒有歸程,一切隻是過程。”
——黎陽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是一名天生的思想家。隻不過,大多數人的思想和天性都隨著童年的逝去而泯滅了。求知欲是創造力的源泉,源頭枯竭,談何創造。
看罷,感悟就像秋天裏的一片片楓葉,有的高懸枝頭,有的散落遍地,有的隨一股莫名而來的清風,飄到了我的手中。
2013年5月
這是一位早慧少年的作品,其深沉、老辣、敏銳、曠達的思想,其流暢、精致、要言不繁的文字表達,都讓我吃驚。我期盼著未來中國大作家和思想家的隊列中,能看到他活躍的身影。
讓孩子自己的作品來說話吧,這比任何評說都有力。
胡守文
中國青年出版社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