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唱大風歌(2 / 2)

作品時以評論性的思辨與縝密的寫實相結合。寫儀表堂堂、處變不驚的燕趙好漢王孝傑領導的大站實業公司,象指揮著奏著步步高的威武雄壯進行曲的大樂隊,“他象卡拉揚、小澤征爾那樣,以其整個身心,用多彩的旋律,給人以溫馨、歡悅、昂揚和鬥誌……”“成功的花人們驚羨它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對那些體現公理公德的高明管理方法大加讚譽:“寧讓你明得一萬元,不讓你暗掙一分錢。”無情嘲弄光為錢而不值錢的卑劣小人。作品寫實人,錄實景,說實話,卻不平實呆板,將真升華為美。

讀《異軍驍將》和《勁旅英豪》集子中紀實散文,常常感受到一種濃烈而纖細的人間親情和崇高的美學情緒。他以五六十年代特有的敏感情懷,去捕捉人閥真善美。他陶醉於歌唱家於淑珍等深入飯店演唱的融融深情;對拜盒狂潮猛襲歌壇的現象深惡痛絕;對全國勞模陳武成仗義執法、引咎自責的精神放歌高頌;用壯心不已、雄風赫然來稱頌離休老幹部楊健民、胡顯芝等,他們常年在晨曦中揮帚掃街的身影濡濕了李暢興的眼眶。同樣,對那些有損社會公德的現象激憤難抑,悲從中來。看到生態平衡被破壞,自然美景被踐踏,發出悲哉痛哉的呼號。在《但願蛙聲總如潮》中,從河畔廣袤的稻田裏,聽蛙聲的低吟淺唱的沉醉,到蛙聲的沉寂空曠的失落,痛徹肝腸地發出“切莫圖財再傷農,但願蛙聲總如潮”的規勸,對個別人“臉如冰樣冷,話似寒風襲”的服務態度表示遺憾,熱情呼喚:“讓溫馨的微笑遍津城。”

李暢興在紀實文學的河床中浸透了自己的血脈,吞吐著自己的呼吸,在《異軍驍將》和《勁旅英豪》的字裏行間宣泄著他為文、為人的追求。

如今,李暢興的為文已走入燈火闌珊處,僅1993-1994年,他就榮獲農業部“好公仆”征文一等獎、“來自改革開放第一線的報告”全國征文一等獎、以及“當代改革英才”全國征文特等獎。其中報告文學《上下同欲者勝》收入《異軍驍將》中,《津南奇才柴寶成》、《雄才大略杜寶山》收入本書中。

當莊嚴和崇高、奉獻和犧牲這類字眼好象已變得遙遠空洞,物欲和功利傾向日漸鮮明的時候,全國農民企業家、天津市特等勞模王孝傑卻這樣談李暢興的為人:“李暢興給我們寫了那麼多稿,怛沒吃過我們一頓飯,沒花過我們一分錢,來來往往都是騎自行車,三十多裏,寒署雨雪,真叫我們看不下眼去,村上有汽車上百輛,他一個電話不就行了,可是他不……”

從1982年至今,共產黨員李暢興將業餘時間勤奮筆耕的稿酬一萬六千多元全部捐獻給社會公益事業和繳納黨費,他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廣為傳頌。

《天津日報》、《今晚報》、《支部生活》和電視台、電台等14家新聞單位先後刊發和播放了李暢興的先進事遺,特別是1994年1月25日《人民日報》以《好黨員李暢興》為題。專門刊發介紹了李暢興的長篇文章,在全國產生巨大反響!

right1995年6月於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