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又稱道家、黃老道與玄門等,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道教是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從敬天祭祖到殷商時代天神崇拜,春秋戰國的黃老道家,秦漢時期神仙方術以及民間信仰和東漢“五鬥米道”,“太平道”一路走來的。是中華國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是促進科技發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愛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1]據道經記載,道教起於盤古開天辟地,元始立教說法。傳至世間則創始於黃帝崆峒問道、鑄鼎煉丹,闡揚於老子柱下傳經、西出函穀。故以黃帝為紀元計,道曆至2014年已有4700多年。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與道合真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道教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經濟、軍事謀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國民性格、倫理道德、思維方式、民風民俗、民間信仰等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分為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派係。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淨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正一派道士一般不住道觀,由稱火居道士。全真派,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氣、全神”和“苦己利人”為宗旨,並逐漸包容合並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與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三清三位一體,是“道”的化身。《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元始天尊象征“天地未形,萬物未生”的“無極”狀態,靈寶天尊象征“混沌始判,陰陽初分”的“太極”狀態,道德天尊象征“衝氣為和,萬物化生”的“衝和”狀態。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為龍漢祖劫玉清教主;靈寶天尊度化萬物,為赤明中劫上清教主;道德天尊教化世人,為開皇末劫太清教主。道德天尊亦稱為“太上老君”,聖人老子是他的第十八個化身。因本文作者是道教正一派龍虎宗弟子,所以在此做一些道教正一派的講解。正一派是道教的原型,是從老祖天師張道陵立教開始。那麼,“正一”是什麼意思?老祖天師當時立教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道經告訴我們,老祖天師得到太上道祖親授他“正一盟威之道”。也就是說“正一之道”是太上道祖親授祖天師的,要在以信行正一演教布化。因而正一之道從老祖天師立教之時就開始了,就成為我們入道、學道、行道人的目標了。那麼,“正一”具有怎樣的意義呢?《雲笈七簽》中說:正一者,真一為宗。也就是正一是以真一為宗本的。道經裏麵說“正”即“正以治邪”,正的反麵就是邪,要以正的東西來克服邪的東西。“一”就是“一以統萬”,《道德經》中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一切的根本的是“道”,開始的是“一”。所以“一”能統萬,“一”的根本就是“道”。因為“一”以“道”為本,是有形的開始。就像大地萬物,隻要有了一粒種子,就會繁衍不息。但“一”背後有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惟恍惟惚”的“道”。所以“正一”就是說我們所行的道是正道,是真道,目標是正與真。南北朝時陸修靜天師曾告誡他的道門弟子說:“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就是說正一道才是真正體現道祖精神的宗教,是一個根本的信仰,是“正信正行”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