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的人對此都有意見,說:“段幹木也太不識抬舉了,您幾次訪問他,他都避而不見,你還理他做什麼呢?”魏文侯搖搖頭說:“段幹木先生可是個了不起的人啊,不趨炎附勢,不貪圖富貴,品德高尚,學識淵博。這樣的人,我怎麼能不尊敬呢?”後來,魏文侯幹脆放下國君的架子,不乘車馬,不帶隨從,徒步跑到段幹木家裏,這回好歹見了麵。魏文侯恭恭敬敬地向段幹木求教,段幹木被他的誠意所感動,替他出了不少好主意。魏文侯請段幹木做相國,段幹木怎麼也不肯。魏文侯就拜他為師,經常去拜望他,聽取他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意見。

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都知道魏文侯“禮賢下士”,器重人才。於是一些博學多能的人如政治家翟璜、李悝,軍事家吳起、樂羊等先後來投奔魏文侯,幫助他治理國家。特別是李悝,在魏國實行變法,廢除奴隸製的政治、經濟體製,使興的地主階級起來參與國家政權,使魏國經濟迅速地發展起來,終於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價值五張羊皮的大夫春秋時,晉國滅了虞國,虞國的大夫百裏奚作了俘虜。後來,秦穆公與晉獻公的女兒結婚,晉王把百裏奚作為陪嫁的奴隸送給秦穆公。在送婚隊伍前往秦國的途中,百裏奚逃跑到楚國,在楚國當了看馬人。秦穆公得知百裏奚很有才華,便想讓人送禮物給楚王,請他把百裏奚送還秦國。謀士公孫枝勸阻道:“楚人之所以叫他看馬,是因為不知道他是個有本事的人。

如果主公重禮相請,這就是告訴楚人我們要重用百裏奚,楚人還能讓他來秦國嗎?”秦穆公覺得有理,便按當時奴隸的一般身價,用五張公羊皮贖回。公羊叫(gǔ),因而把百裏奚稱作五大夫。後來,百裏奚與蹇權等一起輔佐秦穆公建立了霸業。

孟明視焚舟勵兵春秋時,秦穆公屢次為晉所敗,一年,他出動全國所有的軍隊,親自率領大軍兵臨晉國,以報仇雪恨。

秦軍分坐數百艘戰船,渡過黃河。大將孟明視(五大夫百裏奚之子)下令燒掉全部戰船。秦穆公忙製止,問道:“燒了船,我們怎麼回去呀?”孟明視說:“用兵之道,以士氣取勝。我軍屢次被晉軍打敗,士氣本來就不高,眼下燒掉戰船,以告三軍將士有來無回,這樣可以振作士氣。這就是兵法所講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啊!何況,如果我們戰勝了晉軍,就不悉無法渡河了;如果我們戰敗,就應當視死如歸,還要戰船幹嗎?”秦國三軍將士,見戰船被燒,果然群情激昂,誓死為國報仇。而晉國的軍隊聽到秦軍上下決心報仇雪恨後,卻不敢和秦軍開戰。於是,秦軍不戰自勝。

秦穆公失馬得民心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匹千裏好馬從馬廄中跑了,後來被一批遊民捉住,宰了烤馬肉吃,分享的有三百多人。不久,官府查獲此事,報告秦穆公,已把這些遊民抓來,問如何收拾。秦穆公說:“一個仁義之君,哪有因為一個畜牲而殺害自己的同胞呢?我聽說吃過千裏馬的肉以後,必須要喝些酒,否則,會傷身體的。”於是,下令赦放三百遊民,而且賜酒暢飲。

不久,晉國乘秦國鬧旱災之機,出兵攻打秦國。兩軍在韓地(今山西河津)會戰,因勢單力薄,秦軍處境危急,秦穆公也身負重傷。此時,曾蒙受秦穆公恩惠的三百遊民,突然殺了出來,他們奮力作戰,保護穆公突破重圍,並且活捉了晉惠公。

弦高獻牛救國春秋時,秦將孟明視率兵偷襲鄭國,正在秘密進軍。

弦高是鄭國的一個牛販子,那時正趕著一群牛到周京去賣,路經黎陽津,遇到一位剛從秦國回來的故友,於是,向他打聽秦國有何新聞。這個朋友告訴弦高:“秦軍奉令攻打鄭國,十二月丙戌日出發,這幾天可能會從這裏經過。”弦高聽到秦軍要攻打鄭國,大驚失色,心想一定要設法挽救祖國。他一麵派人急回鄭國報信,一麵送了二十頭肥牛,去迎接秦軍。走到延津地方,他遇見秦軍前哨,忙大聲叫道:

“我是鄭國使臣,要見你軍主帥。”前哨把此事報告孟明視,孟明視大驚,暗想:鄭國怎麼會知道我軍的行蹤。命人傳弦高入帳相見。弦高拜見了孟明視,詐稱:“我國知道將軍率兵前來,特派下臣迎接。”孟明視問:“將你主公的信函呈來一閱。”弦高說:“將軍在十二月丙戌日出發,時間緊促,來不及寫信,隻讓我口頭致意。”孟明視聽到鄭國使臣竟然連自己的出師日期都清楚,就更加困惑了,以為鄭國必定已經做好迎戰準備。

他想了一會,便改口說:“我們不是去打鄭國的,煩你回去多謝鄭侯!”他決定移師滑國。鄭國避免了一場大難。

先軫假虎懾楚軍春秋時,晉國國君晉文公彙集晉、宋、秦、齊四國軍隊共七百乘兵車、精兵五萬餘人,於公元前632年4月,在衛國的城濮(今山東鄞城西南)集結,準備同楚軍決戰。

晉國元帥先軫(?-公元前627年)為總指揮,他將四國軍隊分為上、中、下三軍。先軫命令部分下軍進攻楚方較弱的右軍。下軍駕車的戰馬都蒙上虎皮,一聲令下,向前衝去,楚方右軍的戰馬受驚嚇,全部倒伏在地,士兵則驚慌逃竄。接著,先軫指揮上軍豎起兩麵大旗,假充中軍,裝著退兵的樣子;同時,命令一部分下軍用戰車拉著樹枝,揚起塵土,假裝打了敗仗正在逃跑。楚方的左軍看到晉方軍敗逃,就拚命追擊。

這時,先軫指揮中軍攔腰衝殺過去,狐毛等指揮上軍,夾攻楚方左軍。楚軍被打得大敗。

優孟諫莊王有一個優孟勸諫楚莊王的故事。據說,楚莊王特別喜歡馬,給馬披綢緞,喂棗肉,搭花床。有一匹馬因喂得過肥而死了,楚莊王叫人給這匹馬按“大夫”的葬禮辦喪事。大臣們勸他不要這樣揮霍,楚莊王動怒說:“誰敢再勸,殺他的頭!”這樣一來,誰還敢再勸呢?優孟聽說這事後,闖入王宮,仰天大哭。楚莊王驚異地問:“優孟,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優孟說:“大王心愛的馬死了,用‘大夫’的葬禮太不夠排場了,應該用國君的葬禮:用玉石做棺,最好的木頭做槨,出葬地,叫各國的使節都來送葬,給它最高的封號。”優孟見楚莊王迷惑不解,接著說:“這樣,人們都知道大王您特別喜愛馬,而且把馬看得比任何人都高貴萬倍。”楚莊王聽出話裏有骨頭,問道:“難道我的過錯有這麼嚴重?我該怎麼辦好呢?”優孟笑道:“依我說,用銅鍋做棺槨,使爐灶做棺套,用蔥薑上供,給它穿上火做的袍子,埋入肚裏,這是最好的葬禮!”楚莊王點頭應允了。

楚莊王一鳴驚人春秋時代,楚莊王即位後,看到令尹(丞相)的權勢很大,很想除掉他,可一時又找不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為己出力。於是,執政三年來,裝成迷戀酒色、貪圖享受、不理政事的樣子,實則在暗中準備力量,同時物色可以信賴的人。

因為楚莊王三年不出,隱於後宮,日夜為樂,而且還下令諫者殺,所以,群臣之中無人敢直言進諫。

一天大夫蘇從請求拜見楚莊王,楚莊王問道:“你來幹什麼?想要飲美酒,還是聽音樂?你沒聽到我的命令嗎?”蘇從說:“我是來同您猜謎語的。剛才我在城外,有人用隱語說給我聽,我莫名其妙,不解其意,特來向大王請教。”楚莊王說:

“這倒很有意思,何不說來,讓我聽聽。”蘇從說:“一隻大鳥,身披五彩,棲止高崗,一停三年,不飛不鳴,人人不知,這是啥鳥?”楚莊王聽了,知道蘇從不是來猜謎的,而是來規勸自己的,暗中喜歡,便笑著說:“這不是一般的鳥,此鳥不飛則矣,一飛衝天;不鳴則矣,一鳴驚人。”蘇從知道了楚莊王決心有所作為,心裏有了底,於是告辭出宮。不久,楚莊王重用了像蘇從這樣剛直不阿的人,削弱了令尹的勢力,親自安排國家大事。很快國勢大盛,陸續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附,成為霸主。

楚王大度得猛將春秋時,楚莊王一次辦太平宴,大宴群臣,所有文武官員、宮內寵姬妃嬪,俱皆出席,狂歡豪飲,夜幕降臨,興猶未盡。

莊王命人點燭繼續歡宴,還讓兩美人許姬和麥姬,到各桌向各人敬酒。突然一陣大風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殿堂上漆黑一片。席上有一官員乘機占便宜,摸了摸許姬的手,許姬把手一甩,順手扯斷他的帽帶,急匆匆跑到莊王跟前附耳說:“剛才有一人乘黑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請大王讓人點燭來看,誰沒有帽帶的就是那家夥。”莊王聽了,並沒有馬上命人點燭,而是大聲宣布:“今晚的宴會,寡人要與各位同醉,現在請大家把帽子除下來痛飲。”眾官員都把帽子脫了下來,莊王這才叫點燭。殿堂頓時亮了起來,大家都不戴帽子,所以看不出誰曾經揩過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