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營改增對公司財務管理的若幹影響和應對策略(1 / 2)

營改增對公司財務管理的若幹影響和應對策略

財稅研究

作者:趙敏君

摘 要:營改增稅製改革對於我國經濟轉型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營改增應用領域範圍的擴大,使用區域的擴大,開始對於對於我國的企業財務管理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對此本文通過分析營改增稅製改革對適應稅率及計稅基數變化、稅款計算發生改變以及財務分析、發票管理等層麵的影響展開論述,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及時了解財稅動態改變、加強培訓工作提升財務人員技能、加強發票管理工作、規避會計核算改變的風險這四個層麵的應對之策,從而為促進我國營改增稅製改革的成功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營改增;財務管理;財務分析

一、引言

營改增是我國近年來重要的稅製改革核心,早在2012年1月就已經在交通運輸業以及部分的現代服務領域開展營改增的稅製改革,並試圖在2015年底完成全麵的營改增改革。所謂增值稅就是企業在生產以及流通等諸多環節中根據增值額課征的一種流轉稅。相對於營業稅而言,課征增值稅對於企業而言能夠降低重複收稅問題,因此能夠在不同程度上為企業進行減負。不過這種新的課稅方法對於企業的財務管理會或多或少產生影響,本文就是基於這些影響來提出相應的應對之策,從而為營改增稅製改革的順利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影響

1.適用稅率及計稅基數被改變

以谘詢服務業為例,這類企業屬於服務業,在營改增之前使用的稅率為5%的營業稅,但是在實施營改增之後,服務業將會適用6%的增值稅率,也就是增加了1個百分點,當然前提是忽視進項抵扣的影響。這兩者最終的計稅結果會根據進項稅額抵扣多少有著密切關係。因此針對營改增而言,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會因此獲益。事實上以服務業為例,由於其人力資本成本占比極高,大約在6成,而這部分費用就難以使用增值稅發票來進行成本支出。對於營業稅而言,其計稅基數為其營業總額。而增值稅的計稅基數是增值稅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的差值。所以當改革成營改增之後,對於企業的適用稅率以及計稅基數都會產生改變。例如一些納稅試點新增的一般納稅人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進項稅可以抵銷,從而有利於降低客戶成本,推動市場的開發。下麵就以具體的數據來證明其計稅基數和稅率的變化,某服務業企業,年收入規模達到1000萬元,其中人資成本為600萬,根據營改增之前的計稅方式,其營業稅為1000*5%=50萬元,其中城建稅以及教育附加稅費為50*(3%+7%)=5萬元,那麼企業應繳納的所得稅則是86.25萬元,整體的稅負達到了141.25萬元。通過營改增之後,其增值稅的運算則是1000/1.06*6%=56.6萬元,而對應的城建稅以及教育附加稅費就會達到5.6萬元,此時對應的所得稅就為98.59萬元,而產生的總體稅負達到了160.85萬元,於是相對於營改增之前稅負上升了13.87%。

2.對稅款計算產生改變

依然以谘詢服務業為例,對於這類企業如果核算規範,那麼其對營業收入的明確辦法就是基於權責發生製度,也就是根據工程進度來獲得收入,此時無論是否已經開具營業稅發票還是收回相應的賬款,都是按照已經確認的收入總額來作為繳納營業稅的基數。但是在營改增之火,那麼對於這類企業在明確業務收入中會產生相應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另外還包括了進項稅額。而這些進項稅額種類繁多,比如固定資產、物流運輸以及設計製作等產生的進項稅額等。因此在營改增之後對於稅款的計算方式產生了改變,涉及到更多的內容。

3.對財務分析產生影響

如果根據目前實施的會計準則,對於實施營業稅的環境下,損益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所核算的金額就包括了營業稅中的“含稅收入額”,但是在增值稅環境下,此時損益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其核算的內容,就是不含增值稅的“稅後收入額”。如果在前後兩個稅製下,企業的最終稅負變化較小,那麼就算淨收益也具有較小的差別,那麼企業的利潤率也會因為主營收入額的下降和提升。另外由於增值稅並不在損益表中體現,而且在賬務處理層麵也和營業稅具有一定的差別,那麼對於財務報表的數據結構必然會產生影響,從而加大了企業在稅額的計算、報表披露、納稅申報以及稅額的繳納和抵扣上的難度,增加財務處理的風險。同時也會導致財務分析會受到影響,而財務分析結果的變化,給企業帶來了一些納稅籌劃操作的空間,必然會帶來一定的財務管理風險,並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帶來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