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了這話,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心道:沒想到韓太傅在幾年前便有此布置。這本是一條妙計,但陸飛心中卻不知為何起了一層寒意,到底還有多少事情是瞞著他們的呢?雖然他心中明白這是怕走漏的風聲,但韓太傅的這份心機實在有些可怕。
楊允點頭道:“太傅深謀遠慮,令人敬佩,楊某自歎不如。”
韓千鈞微歎口氣:“家父這也是被逼出來的。自從二賊把持朝政以來,家父就經常夜不能寐,時時刻刻都在為國憂心。為了能夠重整朝綱他經常將自己關在書房內苦思,有時一整天都不出來,這些年來可謂費盡了心力,人也蒼老了許多。”
“當朝能有太傅這樣的人物實乃天下之幸也。”楊允略帶感慨的說道。
“楊公言重了。我韓家受先皇恩寵,為報帝恩肝腦塗地亦是理所應當。而憑我家一己之力卻萬難成事,家父常說能彙集到諸多的有誌之士,才真正是天下之幸,家國之幸。”韓千鈞鄭重的說道。
“固然如此,也是要有太傅這般的領軍人物方能成事,否則隻是一盤散沙根本無法動搖二賊。”楊允如是說道。
“楊公說的是,很多人屈服於奸賊都是心有不甘。更有人立誌除賊但不知該從何下手,空一腔熱血卻無可奈何。這正是缺少了如太傅這樣的引領之人。”白雙雙在旁說道。
“不錯啊。”楊允點頭道,“眼下二賊已是對峙之勢,可說對我等頗為有利,說起來這都是太傅之功。隻是現在趙鵬勢力日強,卻不知他打算如何對付趙銳呢?”
韓千鈞道:“趙鵬挾天子令諸侯,天下兵馬任他調動。在占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他並不想貿然出擊,以免再給趙銳機會。所以在與趙銳對決之前,他有四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第一是要向長安集結重兵、籌集糧草;第二是要拉攏孫長勝與長湖軍。特別是孫長勝,此人手握重兵,他的態度可以直接左右戰局的走勢;第三則是出使突厥。一旦孫長勝答應出兵相助,那必須穩住北方的突厥,屆時邊關薄弱以免其趁虛而入;第四是瓦解趙銳周邊的勢力,力爭在決戰前讓他成為孤家寡人。”
“嗯……趙鵬的算盤打得不錯啊。對於孫長勝那邊趙鵬有多大把握呢?”楊允問道。
韓千鈞道:“孫長勝現在有三個選擇,趙鵬、趙銳或是兩不相助。依家父對孫長勝的了解,他相助趙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趙銳即便有他相助也難言必勝,倒頭來還會落下一個不忠不義之名。如果選擇兩不相助,那不管二賊是誰得了天下,都會先拿他開刀,他的日子也是不會好過的。所以他極有可能會答應趙鵬開出的條件。”
楊允輕輕的點了點頭:“趙鵬許給他的條件是什麼?”
韓千鈞道:“封王,劃地,賜免死金牌、尚方寶劍。將代州、易州、恒州、並州、汾州歸於其治下,代代世襲,並免去二十年賦稅。”
秦楓聞言疑惑道:“這……地域雖然不小,但是這幾個州都不富庶。而且被夾在了朝廷與突厥之間,可說是成了朝廷北拒突厥的屏障,這並不算是什麼太好的封賞吧。”
韓千鈞搖頭微笑道:“趙鵬這個安排當中可說大有玄機,依我看孫長勝不會拒絕。正如秦兄所說,幾座州城並不富饒,但不要忘記那一帶乃是孫長勝的根基所在。如果趙鵬許諾賜地南方富城,反而會讓孫長勝有很多的顧慮。這意味著要孫長勝離開他的勢力範圍,舉家南遷。當中有很大的危險。首先邊關兵力自然不會讓他帶走,那是要抵禦外寇的,最多隻能帶走幾千親兵。新到州城一切都不在掌握,手中有無兵,趙鵬那時再想反悔對付他簡直是易如反掌。一般來講像他這樣手握重兵的大都督,朝廷一旦要將他調離不外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勞苦功高,而且朝中後繼有人,下旨調離回京或另賜封地,讓他頤養天年。這是皇上的一種嘉獎與信任;這第二種嘛,就是擔心你手中兵力過重生有反義,或是功高蓋主威望過盛,所以下旨令你回來。類似這樣的情況回來即便不死也不會有好下場。而孫長勝顯然不是第一種,所以若讓他離開他的地盤定會引起猜疑,他絕不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