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滄海桑田(1-2)(2 / 3)

吃過晚飯回到賓館,姚建國問陳謙:“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

陳謙說:“這些外商精著呢,補貼、培訓費等都在簽在合同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他們倒做了好人。”

“那這些錢真的不要交?”

“你有病啊,人家不是說了是給學員個人的。回去也別跟別人說啊。”

姚建國有問:“你說市場上的彙率還要高是什麼意思?”

“你去你們中國銀行門口,那裏有人喊換外彙,他們的彙率就比銀行櫃台裏高,你可以找他們換,估計可以換到6。”

姚建國算完很激動:“2160,這麼多啊。”

“好了,別再說這些了。別看書了,我們去王府井吧,這個禮拜天安排爬長城,我要去買雙旅遊鞋。”

姚建國算是山民,爬長城對他沒什麼難度,看著陳謙和幾個女學員氣喘籲籲地樣子,他把他們的包和水都拿了過來,他還要在城牆上跑,陳謙喊他:“賣包的小弟,別跑太遠,同誌們要喝水。”

北八樓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擠在“不到長城非好漢”碑前合影,要證明自己是好漢。姚建國在邊上等待,他覺得很滑稽,這麼多人圍著一塊石頭拍照,拍出來的都是和陌生人的合影,想象的出每個人的笑容不同步,眼神也各或西或東,太怪異了,他看到遠處塔樓上人很少,他和陳謙說了一聲後就往那跑。

風景這邊獨好,隻因這邊人少。中國古代的山水畫家深知此理,畫卷上石多、樹多、水多、亭多,唯人很少,兩個老叟對弈,再加個小童煮茶就算熱鬧的了。他跑到北十二樓,登上樓頂,環顧四周,長城如龍,蜿蜒盤旋於崇山峻嶺間,衛國懾敵;樓如勇士,雙目圓張,舉鞭立戟,浴血奮戰;蒼蒼青山,綿延萬裏,承載家園,哺育家人,豈容踐踏。樓上隻有他一人,山是他的,城牆是他的,瞭望塔是他的,擁有別人沒有的無疑是幸福最大的源泉,保護源泉也是他最重要的使命。

周冰5月就收到了芝加哥大學的offer,拆信的一刻她就覺得陪伴父母的時間與機會將越來越少,畢業後就回到了義州市。周副鎮長91年底調到了義州市氣象局,任副書記兼副局長,92年5月把家搬到了義州市裏。周冰白天在家裏或市圖書館裏泡著,晚上總和姚建國在一起,有時還有孟浩。

那個姚建國記憶中最涼快的八月,她和周冰騎著自行車將義州市區大大小小的景點、公園、巷子、老橋等地方全部跑遍了。聰明人容易達成默契,第二天開始周冰白天負責在圖書館裏找資料,翻曆史典故,規劃騎車路線。每天下班後,姚建國趕去食堂匆匆忙忙吃完晚飯,騎車到周冰小區門口等待,原來的程序是他在門口等到她後一起出發,被她姑父看到過一次後周冰調整程序了:當他看到她時,他就上車往外騎個50米左右等她過來。他問她為什麼每次帶的都是兩灌冰鎮啤酒不是汽水或酸梅湯之類的飲料。

她說:“喝酒可以記錄,喝汽水容易忘記。”

“那你爸爸媽媽不會問你?”

“他們知道我和你一起逛城的,所以也放心。”

他更好奇了:“那你還讓我裝模作樣地和你保持一段距離。”

她說:“你不懂,走吧。”

義州是個建城超過2100多年的城市,製陶曆史超過了7000多年,兩個人每天掃路鑽巷,樂此不彼,收獲十分豐盛。周冰帶著一本硬皮筆記本,找到他們的目的後,她要將周邊景物畫下來,如果有老人講了一些書上沒有的典故,也要記下來,這時姚建國是路燈杆,舉著手電的路燈杆,會喝啤酒的路燈杆。

有一天她沒騎車出來,她讓他帶著他,他問她去哪,她讓他隨意騎,他把她帶到了義州中學。同學們都在上課,門衛不讓他們進去,他說找王老師,門衛要他打電話給王老師確認。

走到操場邊,周冰說:“這裏是你和王芳演繹天女飛花的地方吧?你逃跑的姿勢很滑稽的,你再跑遍我看看。”

“才不聽你的。我跑,你在後麵砸我?再說小朋友們都在用功呢,不能打擾。”

“你別忘了,第二天教室裏那麼多同學笑話你,是本小姐幫你解的困。”

他說:“那我還為你打架了呢,差點受處分。”

“那算扯平了吧。”

他說:“什麼扯平,你還將我的詩集扔了呢。”

她想起自己床底有個紙箱,那裏都是父親從老家收集的她個人物品,放假後她還沒來得及打開檢查呢,她不能確認詩集是否還在裏麵。姚建國突然談到詩集,她怕丟了,要馬上回去。

“周冰,姚建國,我在這呢。”

兩人一抬頭,是王老師在辦公室門口喊他們。

“古人說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我們周冰就是大丈夫啊,到了美國好好做學問,成為科學界翹楚,將來說到你時要尊稱先生的,像冰心一般。”

周冰說:“從來沒見王老師這樣開玩笑過。”

王老師說:“現在我們身份一樣了,都是社會從業者了。”

姚建國說:“老師永遠是老師。”

王老師說:“老師永遠是老師,但老師的話會過時、失真。”

對麵的老師帶著一個學生進來,老師對學生說:“站好,好好反思一下。”說完坐下批作業,學生一臉沮喪,低頭弄著自己的指甲。姚建國很恍惚,那個學生是叫姚建國嗎?那我是誰?我在幹嘛?哦,我還在讀高中,那之前的大學生活是個夢?我現在是在夢裏看現實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