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馬光複作為特約嘉賓,在直播間講述了許多冰心奶奶的故事,特別是冰心奶奶教育孩子的故事使小聽眾非常感動。

冰心奶奶愛孩子們,孩子們也惦記著冰心奶奶,10月10日,我和小聽眾趙川、雷音以及台領導、記者一行7人代表千千萬萬小朋友來到了北京醫院看望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正在休息,看見大家到來,顯得很興奮。冰心奶奶雖然已經95歲了,可氣色很好,我代表小聽眾們,送上了冰心奶奶最喜歡的紅玫瑰花,並彙報了《愛星滿天》欄目為冰心奶奶過生日節目的直播情況,我拉著冰心奶奶的手,激動地說:“我代表北京市的少年兒童,祝您早日康複、身體健康!再為我們小朋友寫更多更好的文章,我們都盼望能讀到您的新作品。”

冰心奶奶眼睛亮亮的,目光中透出溫和、慈愛,她連連說:“謝謝你們來看我,謝謝小朋友的祝福!”

兩年前,冰心奶奶曾經為《愛星滿天》欄目提過字,當我請冰心奶奶為收音機前的小聽眾說幾句話時,冰心奶奶認真地說:“我祝小讀者好好學習,天天進步。”我懇切地邀請冰心奶奶病好了到《愛星滿天》去做客,她聽著笑了,拉著我的手說:“我願意去!”那神態透露出老人對孩子們的絲絲牽掛。

小趙川趕緊拿出了一盤包裝精美的錄音磁帶,送到冰心奶奶手裏:“冰心奶奶,這是我唱的歌,你悶的時候聽聽吧。”冰心奶奶用雙手拿著磁帶,慈愛地笑著說:“我聽,我聽!”

冰心奶奶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和小朋友合過影了,同去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攝影記者李斌,趕緊用相機留下了這難忘的時刻,出於對冰心奶奶身體的考慮,大家不得不向老人告辭了,看著大家即將告別,老人雙手合十向大家表示感謝,眼睛裏流露出依依惜別的目光,似乎挽留大家再多留片刻。望著冰心奶奶那慈祥的麵孔、那挽留的目光,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是呀,多想再在冰心奶奶身邊多停留一會兒,多想再聆聽冰心奶奶那諄諄的教誨啊!我默默地在心裏祝福著,願冰心奶奶早日康複。

可不上

張宏(FM87.6記者)

單田芳的書都裝在他肚子裏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單先生來北京發展,在北京電台錄的第一部書叫《三俠劍》,當時我是編輯。在錄音機房外,我一邊聽有沒有錯別字,一邊享受著單先生動情的演繹。上午錄完了兩集,我給單先生續水,一進機房我就驚呆了:桌上除了台燈和水杯外,一無所有。我問:“單老師,您的書呢?”單先生答:“書在腦子裏呢。”“那總得有個提綱吧?”“用不著,人物都在腦子裏裝著呢,錯不了。”果真如此,單老師一上午錄了4集書,中間除了喝水,幾乎不帶停頓、不帶錯的。

雖然已是20年前的事了,但提到單先生,這一幕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2011年伊始,北京文藝廣播獨家播出了單田芳先生長篇自傳體評書《言歸正傳》。隨著評書的熱播,越來越多的聽眾對單先生傳奇的一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我們也因此萌生了專訪單先生的想法。那次采訪我們去了單先生家,足足聊了4個多小時。盡管此前已經查閱了很多資料,但單先生傳奇的一生還是讓我們驚歎。單先生說,原本他是很厭惡說書這行的,但是命運逼他走上了說書這條路,也成就了今天的他。“文革”中他經曆了磨難,是評書在絕望中帶給他一絲光亮。單先生說了很多細節,有一個我印象最深。一段時間,單先生的牙齦老是腫脹出血。那時在電台錄完書,要把牙齦上的膿皰擠出來,疼痛才能緩解。後來單先生到醫院檢查,一狠心把牙全拔了,那年他才46歲。換上了假牙,那感覺用他的話說“舌頭都沒地方放了”。他是說書人,要靠嘴吃飯的,這一下連話都不會說了……然而,單先生並不接受命運的安排。他每天對著鏡子練習,一個多星期就找到了感覺。在那樣艱難的時期,單先生還成功錄製了評書《白眉大俠》。單先生在藝術上的執著追求令我們感動,他超乎常人的毅力更讓我們敬佩。

為了更加立體的呈現單老師的一生,我們也希望聽到來自他家人的評價。一次采訪中,我們偶遇單先生的兒子老鐵。原本隻想讓他說個三言兩語,沒成想,老鐵聲情並茂,說著說著就哽咽了,再說,眼淚就下來了。我們也受他感染,直至采訪結束,大家眼圈都紅紅的。

曲藝專題《悲喜評書緣——單田芳的評書人生》是我們製作的第一個關於評書藝術家的專題節目,我們用講故事的手法記述單老傳奇的一生,呈現出評書藝術幾代人的薪盡火傳、永不止步的探索和追求精神。

作為負責文藝方麵報道的記者,製作這樣的節目是我們的本職,也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