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是合家團圓的大好機會,準媽媽小元也趁著假期走了不少親戚,幾乎每家每戶都拿出油炸酥角招待他們。小元實在抵擋不住金黃鬆脆的酥角的誘惑,吃了不少。結果沒過幾天就上火了,牙疼、喉嚨疼。
長假過後,不少孕媽咪出現牙痛、口腔炎、爛嘴角、痤瘡、痔瘡、便秘等症狀,專家稱,這些都是長假期間暴飲暴食、娛樂過度、刺激性食品及酒類攝入太多,導致孕婦體內“胃火”“心火”上升的緣故,為此,請看孕媽咪節後去火的方法。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上火”的起因和表現。
起因:引起上火是人體各器官不協調造成的,醫學上稱之為激性疾病。如果平時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就使全身各係統處在緊張和變化之中,即處於“應激狀態”。機體一旦進入應激狀態,就會破壞體內環境的協調、平衡和穩定,導致疾病的發生。
表現:頭暈、頭痛、眼睛紅腫、嘴唇幹裂、嘴苦、食欲不振、大便幹燥、小便發黃、腿腳浮腫、全身無力、四肢酸軟,不想活動。
孕媽咪節後去火的飲食原則
1、多喝水
痔瘡與便秘的發生主要與節日期間的飲食及娛樂習慣有關。難得假期有空閑擺弄吃的,魚肉及精細食品吃得多,減少了粗纖維攝入,容易使大便幹燥。此外,許多人假期長時間上網或打麻將,久坐後活動減少,肛門處的靜脈回流受到阻礙,引起血管擴張容易出現便秘乃至痔瘡。對這樣的“火”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每天大便通暢,並適當增加運動。
2、多吃粗糧
過食肥膩辛辣煎炒等食品,致使脾胃受損,內蘊化熱,嚴重者口角會出現糜爛。對這樣的“火”應多吃豆類、小米等粗糧和綠色新鮮蔬菜等,增加進食品種,避免進食辛辣、燒烤等刺激性食物,減少對口腔和腸胃的刺激。
3、多吃清淡食物
節日裏許多年輕人夜夜笙歌,結果睡眠嚴重不足,虛火上升,很多女孩子還喜歡一邊玩一邊吃,瓜子、花生、巧克力等熱性零食不離手,體內熱量堆積太多,臉部發出很多痘痘。這樣的“火”大多源自內熱,所以吃得越清淡越有利於皮膚狀況的改善。此外,要注意勞逸均衡適當,防止疲勞過度。
4、多吃清涼解毒食物
節後許多人都出現了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甚至精神不集中、嗜睡的症狀,這是胃火上升的表現。對這樣的“火”要多吃清涼解毒的食物,別再吃巧克力、辣椒、羊肉等燥熱食品。
除此之外,以下介紹的調味品也要注意健康吃。
4種破壞好“孕”的調味品
鹽
鹽分攝入過多,會導致孕婦晚期出現浮腫,可見足踝及小腿皮膚繃緊光亮,用手按壓出現凹陷,長時間站立行走、中午不午睡則更加嚴重。這是因為孕婦體內內分泌變化,導致水滯留;同時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靜脈,使血液回流受阻,下肢出現浮腫。
醬油
醬油中含有18%的鹽,孕婦在計算鹽的攝入量時要把醬油計算在內。同時醬油中含有防腐劑和色素,應該盡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