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景物入興十二。曹子建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此詩格高,不極辭於怨曠,而意自彰。

景物兼意入興十三。王正長詩:"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古詩:"竹聲先知秋"。

怨調入興十四。阮籍詩:"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曹植詩:"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此體哀而不傷也。

已上凡十四體,皆本意極處。

常用體十四一曰藏鋒體,二曰曲存體,三曰立節體,四曰褒貶體,五曰賦體,六曰問益體,七曰象外語體,八曰象外比體,九曰入景體,十曰景入理體,十一曰緊體,十二曰因小用大體,十三曰詩辨歌體,十四曰一四團句體。

藏鋒體一。劉休玄詩:"堂上流塵生,庭中綠草滋。"此不言愁而愁自見也。

曲存體二。王仲宣詩:"朝入譙郡界,曠然銷人憂。"此乃直敘其事而美之也。

立節體三。王仲宣《詠史》:"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劉公幹詩:"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

褒貶體四。曹子建詩:"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此褒體也。劉越石詩:"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此貶體也。

賦體五。謝惠連詩:"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爛。"此呈其秋懷之物,是賦體也。

問益體六。陸士衡詩:"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

象外語體七。謝玄暉詩:"孤燈耿宵夢,清鏡悲曉發。"

象外比體八。魏文帝詩:"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

理入景體九。丘希範時:"漁潭霧未開,赤亭風已颺。"江文通詩:"一聞苦寒奏,再使豔歌傷。"顏延年詩:"淒矣自遠風,傷哉千裏目。"

景入理體十。鮑明遠詩:"侵星赴早路,畢景逐前儔。"謝玄暉詩:"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緊體十一。範彥龍詩:"物情棄疵賤,何獨顧衡闈。"

因小用大體十二。左太衝詩:"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裏流。"謝惠連詩:"裁用篋中刀,縫為萬裏衣。"

詩辨歌體十三。陶淵明詩:"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歌竟長歎息,持此感人多。明明雲間月,灼灼葉中花。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從"明明"以下便是所歌。

一四團句體十四。謝靈運詩:"遊當羅浮行,息必廬霍期。"此上節一字,下節四字。

落句體七一曰言誌,二曰勸勉,三曰引古,四曰含思,五曰歎美,六曰抱比,七曰怨調。

言誌一。陶淵明詩:"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此誌在閑雅也。範彥龍詩:"豈知鷦鷯者,一粒有餘貲。"此誌在知足也。

勸勉二。古詩:"棄捐勿複道,勉力加餐飯。"此義取自保愛也。

引古三。陸士衡詩:"感物多遠念,慷慨懷古人。"

含思四。陸韓卿詩:"惜哉時不與,日暮無輕舟。"陳拾遺詩:"蜀門自茲始,雲山方浩然。"

歎美五。謝靈運詩:"自從食萍來,唯見今日美。"

抱比六。陸士衡詩:"仰觀陵霄鳥,羨爾歸飛翼。"

怨調七。陸士衡詩:"空房來悲風,中夜起歎息。"

詩有三宗旨一曰立意,二曰有以,三曰興寄。

立意一。立六義之義,風、雅、比、興、賦、頌。

有以二。王仲宣《詠史詩》:"自古無殉死,達人所共知"。此一以議曹公殺戮,一以許曹公。

興寄三。王仲宣詩:"猿猴臨岸吟"。此一句以譏小人用事也。

詩有五趣向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閑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

高格一。曹子建詩:"從軍度函穀,馳馬過西京。"

古雅二。應德璉詩:"遠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頹。"

閑逸三。陶淵明詩:"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幽深四。謝靈運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輝。"

神仙五。郭景純詩:"放情淩霄外,嚼藥挹飛泉。"

詩有語勢三一曰好勢,二曰通勢,三曰爛勢。

好勢一。古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江文通詩:"黃雲蔽千裹,遊子何時還。"

通勢二。鮑照詩:"未曾違戶庭,安能千裏遊。"沈休文詩:"顧以潺湲沫,沾君纓上塵。"

爛勢三。張燕公詩:"不作邊城將,安知恩遇深。"丘希範詩:"信是永幽棲,豈徒暫清曠。"

勢對例五一曰勢對,二曰疏對,三曰意對,四曰句對,五曰偏對。

勢對一。陸士衡詩:"四座鹹同誌,羽觴不可筭"是也。

疏對二。陸士衡詩:"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此依稀對也。又詩:"人生無幾何,為樂常苦晏。"此孤絕不對也。

意對三。陸士衡詩:"驚飆褰反信,歸雲難寄音。"古詩:"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句對四。曹子建詩:"浮沉各異勢,曾合何時諧。"

偏對五。重字與雙聲、疊韻是也。

詩有六式一曰淵雅,二曰不難,三曰不辛苦,四曰飽腹,五曰用事,六曰一管搏意。

淵雅一。詩有一覽意窮,謂之浮淺。阮嗣宗詩:"中夜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不難二。王仲宣詩:"朝入譙郡界,曠然銷人憂。"此謂絕斤斧之痕也。

不辛苦三。王仲宣詩:"逍遙河堤上,左右望我軍。"此謂宛而成章也。

飽腹四。調怨閑雅,意思縱橫。謝靈運詩:"出穀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此回停歇意容與。

用事五。謂如己意而與事合。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灑淚眺連崗"。"連崗"是諸侯事也,古者諸侯葬連崗。

一管搏意六。謝玄暉詩:"穗帷飄井幹,樽酒若平生。"此一管論酒也。劉公幹詩:"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無由宣。"此一管說守官有限,不得相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