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天帝釋白世尊曰。唯天中天。猶摩尼珠所入著處。則於其處人目睹見珠之光明。如是世尊。斯諸正士奉行具足無思議法。自在所遊普則悉以法寶光明而自恣照。輒便修習顯曜本際。堪任自由而演辯才。其自恣者則於諸法無所倚著不著彼我。自恣辯者則無反耶。亦不顛倒常得自在。自恣辯者淨於往古。不得當來不見現在。自恣辯者信諸不信度諸不脫。自恣辯者攝諸憍慢。開化自大使無異決。自恣辯者至令諸魔不得其便。有所聽省超度魔事。自恣辯者其諸善法未加勸者。則令興發善法。已生進不違忘。塵勞若起使蠲除之。塵勞未興令不得生。自恣辯者其諸菩薩未被德鎧使得被之。其以被者則不退轉。自恣辯者不斷正法將護正典。以是比例辯才之誼。則能降伏一切異學。所以者何。計於小獸終不能堪師子之吼。見於師子不能自進。何況入窟遊樹間乎。如是世尊。一切異學不能堪任演於無上師子之吼。於是現不退轉天子問帝釋曰。向所雲師子吼。何謂拘翼師子吼乎。答曰。天子。其於諸法不可倚著亦無言說。此則名曰見師子吼。睹無所倚言乎寂然。其有倚著寂然行者。為師子吼為蟲狐鳴見平等處。有所說故。又複天子。爾當複說。何謂所為為師子吼。天子答曰。拘翼欲知。其不倚著於如來者亦無言說。何況其餘異因緣耶。是故名法為師子吼。奉平等教曰師子吼。講說一品曰師子吼。聞有所說而不恐畏曰師子吼。若說經法不起不滅無有自然曰師子吼。處於塵勞而不懷結。無有合會亦不解散。說如斯法曰師子吼。所以言曰師子吼者。若能專至不計有人而無吾我。一切諸法假習俗言。所以言曰師子吼者。而以專一顯揚空法。所以言曰師子吼者。口有所講護於正法。所以言曰師子吼者。蠲除一切眾生苦患。當成佛道宣暢斯教。所以言曰師子吼者。所念財業清淨之本。而知止足讚揚斯教。所以言曰師子吼者。在於閑居不擇所行。布施之本而造元首為師子吼。不舍禁戒為師子吼。等心親友及與怨敵為師子吼。不釋宣遠亦無所近為師子吼。除諸塵勞為師子吼。等觀智慧為師子吼。天子說是師子吼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百千伎樂不鼓自鳴。其大光明普照世間及諸天宮。百千天人舉聲歎曰。吾等為已於閻浮提再見法輪也。用此天子師子吼故。爾時世尊尋即欣笑。佛正覺法假使笑時。無央數光從佛口出。青黃赤白黑紫紅色照於無量不可計會諸佛世界靡不周遍。上至梵天悉皆覆蔽日月之明。繞身三匝還從頂上入霍然不現。持心梵天即從坐起。叉手向佛以偈頌曰。
諸通慧殊特普知一切有
皆悉分別了三世眾生行
隨宜所信喜而以慧解脫
其心有超異一切悉授決
諸聲聞緣覺悉非是其地
佛慧為若茲無量持無限
曉了眾生心何因說所趣
度脫於眾生殊勝難可當
從意之所樂善拘懷除穢
其光明這出蔽日月釋梵
通照鐵圍山億垓諸須彌
願說其旨趣何緣而感欣
嗔厭以永除能仁寂澹泊
慈湣普觀察天上及世間
視佛無厭足睹體得利安
所因欣笑者安住說決義
選擇察諸法自恣如虛空
若雲霧電[火僉]虛若聚沫幻
見所有如夢若如水中月
善哉演說意何故而欣笑
除一切想見能仁超度空
諸通慧消滅常離諸想著
則無三處願禪定以平等
所以奮光明唯正分別說
無文字言辭不著於音響
安住為說經不慕眾生法
一一了眾會欲令曉佛慧
知神足根力最勝善哉說
佛者為醫王蠲除一切苦
勇猛禦至安濟愚戇放逸
力勢超鉤鎖人眾悉歸命
光說人神尊何因而欣笑
佛告持心梵天。見現不退轉天子乎。對曰。以見天中天。佛言。梵天。現不退轉天子。三十二不可計阿僧隻劫當得作佛。號曰須彌燈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世尊。世界名善化。劫名淨歎。其佛國土當有二寶。以紺琉璃紫磨金色。淳菩薩眾降伏魔怨。所居室宅衣食被服。當如第六化應聲天。如來殷勤多所開化。於是持心梵天謂現不退轉天子曰。如來已為授仁者決。答曰。如來已為見授決矣。猶如無本授無本決及與法界。授我之決亦複如是。報曰。又以無本及與法界則無有決。答曰。如來不授於無本法界之決所說授決。一切菩薩亦複如是。不當睹於有所授決。又問。仁者不從住由正覺。淨修梵行分別曉了如佛授決乎。答曰。梵天。其無所習此等疇類乃修梵行。又問。何謂其無所習乃修梵行。答曰。其不習於欲界色界。及無色界。此等之倫乃修梵行。複次梵天。無所習居不用我居。不習有人不習有壽不習有命。斯等之匹。乃修梵行。舉要言之。假於諸法不習諸法。是乃名曰淨修梵行。又問。所言淨修梵行為何謂乎。答曰。淨修梵行不住二道。此之謂也。又問。不住二道為何所立。答曰。不住二道則為建立一切法言。所以者何。無所立者則為賢聖之所遵修而得超度。又問。遵修何等為道行耶。答曰。有遵修行者不墮於行亦不離行。亦複無有行於法者。亦複無有離於法者。是則名曰遵修道行精順如應。又問。以何等行而為道行。答曰。無見無聞無念無知。無教無得亦無造證。於一切法而無所行。是則名曰遵修道行。又問。何謂菩薩堅強精進。答曰。假使菩薩而不見法行有一事。亦複不見有若幹行。是謂菩薩堅強精進被戒德鎧設於法界而無所壞。已無所壞則無所近。亦不離法亦無所違。不見塵勞亦無結恨。是為菩薩第一之行。為精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