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工黑洞悖論(2 / 2)

所以,靠無限壓縮物質製造“人工黑洞”的技術,至少在諾亞目前的認知中無法實現,它已經在現有理論下違背了邏輯前提,若是讓諾亞來製造一顆人工黑洞,少女唯一的想法就是找到一顆有足夠的質量坍縮為黑洞的級恒星,摧毀它的熱核反應平衡,誘導它不斷坍縮成一顆“然”黑洞。

但是,先不諾亞目前也沒有那種能力,就算有,那樣形成的黑洞和然黑洞其實也沒有太大差別,是不可能作為打擊手段的。

所以,黑洞打擊的原理,在諾亞的認知中是不應該存在的。

不過在已經生的結果麵前,怎樣去否定它都是無意義的,若是“人工黑洞”的假設真的成立,按照兩顆地球的質量被壓縮到史瓦西半徑計算,這將會形成大概體積為75立方厘米的物質,這樣的體積還不到一個人的一截指頭。

但就是這麼一截指頭,碾碎了一個星係和一個文明。

感歎之後,諾亞開始了對黑洞第一次正式的考察工作,大量的光飛船從4光年外的半人馬星係趕來,它們從已經在光粒打擊下化作殘骸星雲的比鄰星中獲取了大量未來得及參與聚變反應的恒星物質,滿載著質量的這一部分艦隊,將成為諾亞給予這一顆嬰兒黑洞的最初的哺育。

諾亞,要喂養這一顆黑洞。

黑洞的生命並非無限,特別是在已經吞噬掉周圍所有質量之後,徹底陷入安靜的黑洞,黑洞“隻進不出”的特點,無疑是違背了人類物理學的基礎定律,因為若是隻進不出,那黑洞的質量永遠不可能減少,能量永遠不可能減少,它就成為了宇宙中的“永恒”個體,而在熵增定律支配下最終會抵達熱寂的宇宙,是不存在永恒的個體的,這就帶來了衝突。

人類曾經找到過解釋,在“真空”的宇宙中,根據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會在瞬間憑空產生一對正反虛粒子,然後瞬間消失,以符合能量守恒,在黑洞視界之外也不例外。一位名叫霍金的物理學家推想,如果在黑洞外產生的虛粒子對,其中一個被吸引進去,而另一個逃逸的情況。如果是這樣,那個逃逸的粒子獲得了能量,也不需要跟其相反的粒子湮滅,可以逃逸到無限遠在外界看就像黑洞射粒子一樣。

這個猜想後來被證實,這種輻射被命名為“霍金輻射”,由於它是向外帶去能量,所以它是吸收了一部分黑洞的能量,黑洞的質量也會漸漸變,消失,它也向外帶去信息,所以不違反信息定律。

這就是霍金輻射所帶來的“黑洞蒸”,黑洞每時每刻都在損失著質量和能量,雖然這顆已經吞掉了整個太陽係質量的嬰兒黑洞將有著漫長的壽命,但它的壽命仍舊有著終點。諾亞喂養它,延長它的壽命隻是一個方麵的原因,諾亞真正想要得到的,是黑洞大量吞噬物質時所能觀測到的引力場變動數據。

抵達太陽係的飛船們開始朝黑洞拋射物質,在前哨基地所照亮的空間中,一道道波光粼粼的恒星物質流從無數艦隊中被拋出,就像是溪彙聚成河流一樣,在引力作用下,趕往一個未知的區域。

這一部分恒星物質在接近黑洞到一定距離之後,黑洞引力開始為它們進行加,在引力和離心力的共同作用下,一部分在進入視界之前被加到近光的恒星物質圍繞黑洞視界旋轉了起來,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吸盤,為諾亞展現出這一顆黑洞的視界範圍。

而此時,大量被加到近光的物質在進入黑洞視界之前猛烈撞擊形成高能帶電粒子流,高頻率的射線從黑洞視界邊緣逃逸了出來,諾亞將電子望遠鏡的觀測波段調整至射線波段,在這一個波段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邊緣泛著柔和微光的“黑洞”,出現在諾亞的眼前。

恒星物質圍繞黑洞旋轉的吸盤此刻就像是一個光環,圍繞著這一顆泛著柔和光暈的黑色體,黑色體的體積並不大,半徑隻有大概15公裏,這就是太陽係黑洞視界的範圍。

就在黑洞吞噬質量的這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裏,諾亞就捕獲到了大概1的視界邊緣物質對撞與引力場變動原始數據,而這一部分原始數據,將成為諾亞未來圍繞黑洞展開引力場與質量研究的基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