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標度(1 / 2)

“差別?”

諾亞微微一愣,隨即仔細地思考了起來。 Ww W COM

卡達謝夫標度作為一個人類衡量外星文明的技術水平的方法。但該標度隻是理論性的,而且它衡量的對象,即高度進化的文明,在人類時期並沒有真正的樣本進行參考,但是這個標度的意義在於,它從宇宙的角度來考量整個文明的能源消耗量。

卡達謝夫標度是將地球以外文明按照射信號的功率進行分類,共分三個類型,但在應用中,由於已經數量化了,類型是可以無限多的。

但這個標度的缺點也在於,它完全依靠文明的信號射功率來進行判斷,但這並不科學,戴森球的存在,就是對這一標度的最大挑戰。

一顆典型恒星(太陽)的輸出功率,是型文明的及格線,但宇宙中輸出功率在太陽數倍乃至上百倍的恒星並不稀少,而戴森球的存在,甚至能讓整體文明程度沒有達到型文明水準的,獲得越型文明的輸出功率。

而且戴森球僅僅是一種裝置,它在理論上並沒有使用限製,若是一個文明大量建造戴森球,直到將整個河係的所有恒星(1^1=1億顆)都安裝上了戴森球,那是不是就可以那個文明已經成為了型文明?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謬論。

所以,單純的依靠外物來提升自身的輸出功率是不可取的,而且在整體呈黑暗森林社會形態的宇宙中,大量建造這種會暴露文明在宇宙存在的裝置,無疑是一個相當愚蠢的做法。

諾亞安靜地思考著,少女閃爍著幽藍光芒的雙眸中,仿佛看到了人類展的曆史。

1世紀初,人類主要依靠基礎化學燃料,整體文明程度為7型。

1世紀末,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原子能迅取代基礎化學能,整體文明程度開始朝Ⅰ型文明過渡。

世紀,應用技術飛展,核聚變技術再度突破,大量時代工程得以實現,整體文明程度在世紀末抵達1~1型。

世紀,量子力學與弦論完善,大統一理論誕生,技術爆炸,整體文明程度在伽馬紀元之前抵達14型。

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獲得突破後,能源問題的解決使得大量世紀工程得以開展,而世紀工程的進行,也進一步推動了應用技術的展,而在應用技術的展中,也促進了理論層麵的完善……

一絲可能性從諾亞的邏輯思考中冒出,少女微微道。

“能量的獲取方式,是不同型文明之間的決定性差距?”

“正確。”

傳承艙(人)肯定了少女的答案。

“能源科技,是任何文明展的基礎科技中的基礎科技,沒有哪一個文明可以避開它,因為每一個文明都需要它,所以用它衡量宇宙文明的文明程度是最為公平的,Ⅰ型以下的文明,如果不找到越化石燃料之上的能量來源,他們永遠不可能得到一顆典型行星的輸出功率,這就是能源科技未突破而帶來的科技鎖死,單單依靠化石燃料,飛船不可能得到足夠的輸出功率,一個行星係對於文明來就廣袤無比的距離,而輸出功率的不足,注定無法將粒子加器中的微觀粒子加到足夠觀測到深層對撞現象的度,粒子基本結構的研究缺失,也注定無法在微觀層麵有太高的造詣,而微觀層麵不突破,後期的各項科技也不可能突破。”

諾亞安靜地聽著傳承艙(人)的講解,她漸漸意識到,自己得到了曲率航行技術,得到了引力子,得到了大統一理論,整體科技卻沒有得到類似於世紀人類那樣的級技術爆炸帶來的巨大展度的真正原因。

因為自己的主要能量來源,和世紀的人類一樣,依舊是核聚變,即使是比世紀的人類領先了不知道多少的多級重元素聚變,但它依然是核聚變,一種模仿恒星放能的高效獲能方式,它可以支撐起整個Ⅰ型文明世代的能源供應,但它支撐不起型文明,哪怕是最初級的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