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抵達水委一(2 / 2)

建造戴森球,這可不是什麼簡單的工程,戴森球的原理,白了也不過就是一個聚變反應堆能量捕捉器,但當這一個聚變反應堆,不再是飛船或者工廠中的那幾顆光點或者乒乓球乃至足球大的“微型太陽”,而真正放大到了宏觀中,那對於生命對於行星來偉岸無比的恒星時,這一項工程就被放大到讓人望而卻步的程度。

而且,還有著一個現實問題。

水委一恒星係是一個雙星係統,除了水委一外,還有著一顆伴星,但無論是這一顆伴星還是主序星水委一,它們的大,亮度,質量……都不是太陽和格利澤581恒星可以媲美的。

恒星規模越大,與之相對的為其建造戴森球的難度也就越大了。

但反過來,恒星規模越大,戴森球獲得的能量也會越大,基於其之上而誕生的光粒,威力自然也會越大。

也就是,諾亞若是可以完成水委一恒星係中的戴森球建造工程,她將手握比卡拉文明還要強大的對恒星級武器。

所以,利益與風險,成果與難度,是相伴在一起的。

但是,無論是戴森球還是環恒星粒子加器的建造,都不是短期之內可以開始的工程。

在這之前,星係工業生產鏈的建造,是一切的基礎。

防衛可能會出現的卡拉搜尋艦隊的武裝艦隊,優先級也在那兩項工程之上。

但這一次,諾亞可不打算再製造一些失去空信坐標就隻能在曲率時空中亂竄的不完全光飛船。

在星係工業生產鏈成型的這一段時間內,諾亞要完成曲率航行技術的完全突破。

少女要保證,自己未來所建造的每一艘飛船,都是不會輸給卡拉文明的光飛船!

到那時候,以光在宇宙航行的龐大艦隊,才是地球文明真正的太空力量。

直徑一百光年的空間太,容不下兩個高等文明的存在。

這是一場注定的戰爭,而最後的勝利者是誰,對諾亞來還是未知數。

飛船內部時間兩個時很快過去。

諾亞,已經可以憑飛船影像看到水委一的第一顆行星。

水委一f,一顆類木行星。

體積約為木星的14倍,有著顆衛星圍繞公轉。

這些衛星中,最大的一顆,體積約為地球的八分之一。

諾亞將這一個質量巨大的類木行星係收入了資料庫中,它將成為諾亞未來各種稀有元素與核聚變能源的主要供應商。

引力波檢索信號不斷反饋回來,在諾亞的眼中,構建出了一個完整的水委一恒星係統。

一顆類木行星,四顆類地行星,49顆衛星,沒有文明存在。

在這個近距離的雙星係統中,與兩顆恒星共存。

隨著方舟的光前進,諾亞已經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水委一和它的伴星。

在西元前年,這顆曾是南極星,和北極星處在夜空兩端的星星,就這樣近距離的在方舟麵前釋放著它的光和熱。

深藍色的明亮光芒,讓整個恒星係都被染上了一層夢幻的藍色。

它的亮度,是太陽的15倍,這注定了它可以照耀到比太陽更遠的地方。

水委一是一顆非常特殊的恒星,因為它的自轉率相當快,快到作用在恒星赤道上的離心力,都已經將一部分物質拉出了恒星表麵,形成了一個夢幻的藍色光圈。

所以,水委一是一顆非常明顯的橢圓恒星,在它的赤道上,有一層恒星物質所構成的光環,這使得水委一在外觀上和其他的恒星完全不同。

即使是諾亞,看到水委一這顆夢幻的藍色恒星的時候,也不由得在心底感歎了一下宇宙的鬼斧神工。

這樣美麗而又偉岸的造物,是文明遠遠無法觸及的領域。

而反觀距離水委一1個文單位上的伴星,就要黯淡渺很多了,但當然這種黯淡和渺也隻是相對於水委一而言,水委一的伴星為一顆a型星,恒星光譜介於aV與aV之間,這意味著它永遠釋放著熾熱的白色光芒。

伴星的氫線極強,幾乎檢測不到氦線的存在,它的質量是太陽的兩倍,而它的亮度,是太陽的85倍。

按照恒星的生命規律來,這顆伴星的壽命,會長過水委一。

這兩顆恒星,無論是哪一顆,能量輸出功率都爆太陽不知道多少條街。

此時,諾亞的右手上,飄浮著一顆深藍色的美麗恒星,左手上,飄浮一顆純白的明亮恒星。

少女緩緩握緊了手,兩顆恒星隱沒在她的手掌中。

原本死寂而有點空洞的少女瞳孔中,有一股不同於以往的全新火焰燃燒了起來。

這就是地球文明得到的新力量,除了神明,誰也無法對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