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比鄰星真的很有可能隻是一個個例,或許有某種自己不知道的文現象在那個三星係統中生了吧。
諾亞對比鄰星的毀滅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後,又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研究上。
值得一提的是,格利澤581星係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這讓諾亞修改了文明展日程表,因為在漫長的時間裏,地球,終於再度演化出完整的大氣圈!
雖然這基本來自於諾亞在大氣圈各處建立的臭氧生儀,但當完整的大氣圈在地球表麵出現時,諾亞還是感慨萬千。
地表現在都還沒有誕生什麼生命,大氣圈就已經出現了。
在1世紀中,有人曾經做過一個模擬實驗,用級計算機模擬地球的演化,但是去掉了生命選項的存在,探究若是沒有生命誕生地球將會走上怎樣的演化道路。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一顆沒有大氣沒有海洋甚至連山脈都會稀缺的荒蕪且死寂的塵埃星球。
沒有原始微生物和植物的誕生,地球上沒有光合作用,大氣成分會出現很大的不同,無法阻擋紫外線和太陽風,海洋會蒸,使地球大氣圈變成金星那樣的蒸籠,水汽從大氣層頂部向太空泄露,地表的海洋就將逐漸枯竭。
而沒有了海洋,地質運動也會被極大的改變,板塊運動將會完全成另一幅樣子,山脈可以成型,但由於沒有植被的土壤固定,高聳的山脈很容易風化夷平,最後導致地表大多數都是平原或者高度差不多的山丘……
最終,變成一顆和水星差不多的荒蕪且幹燥的星球。
那將是一個完全和生命所存在的地球扯不上關係的星球,實驗者得出了一個結論。
地球的環境是生命自己給自己創造的家園,和星球本身,和上帝,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但是諾亞這一次對於地球演化的促進,無疑就是在執行神的權柄。
大氣圈已經被諾亞修改得相當完好,完全按照人類生存時的78%氮氣1%氧氣1%二氧化碳等稀有氣體組成,若是一個人類現在就站在地球表麵的話,也不會感到呼吸不適。
但由於沒有植物的出現,大氣圈的更新率會很慢,而雖然經過了近百年,地表的板塊運動依舊沒有停下來,在這個時候,並不適合在地球表麵上播種植物。
地球由於在太陽係時被恒星風掠奪了很多的水分,當冰川再度形成時,海平麵被降得相當低,諾亞唯有從格利澤581星係中采集液態水和氫氧,讓它們成為地球海洋的一部分,代替那些已經被奪走的液態水。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海底火山的大規模噴,海洋底部目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地心元素,這對於原始生命來是然的培養基,由於環境的完善,生命的出現也被加快了許多,在某些生存條件非常適宜的海洋環境裏,已經有很一部分原始生命開始誕生。
這讓諾亞感到很驚訝,她原本以為即使自己建造好了生態,第一批原始生命的出現應該也在很久很久以後,至於有多久,諾亞也不知道。
諾亞一直很好奇地球第一個原始細胞是怎樣誕生的,地球文明曆史中一位名叫魏爾肖的生物學家現了細胞,成為了打破動物與植物兩個生命領域的生物界裏程碑,他出了一個定論——所有細胞都來自於先前存在的細胞。
這個定論直到人類滅絕都沒有被推翻,明知道它是錯誤的,但就是沒有人可以解釋第一個細胞是怎樣出現的,在諾亞對地球的觀察中,第一批原始生命就這樣非常突兀的出現了,諾亞采集了一部分樣本想要得到答案,但讓諾亞失望的是,這所謂的“第一批原始生命”其實是地球上個紀元的遺跡,有極少一部分生命在極端的環境中出現了適應性變異,以類似於“冬眠”的形式在地層中保留了下來,當環境再度適宜,它們就醒了過來。
這一次演化的第一批生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批生命。而當這一批生命出現之後,諾亞也無法知道接下來出現的“誰”才會是真正的第一批生命。
如果下次還想探究這個問題,必須找一顆完全沒有生命出現過的行星進行試驗。
諾亞有點鬱悶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