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決策與控製理論
在智能電網中,電網決策與控製的實時性、易用性、互操作性將大大提高,因此對以下幾方麵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1)快速負荷和氣象預測技術;2)快速安全穩定計算方法、判據和控製策略;3)高性能計算方法和設備,如並行計算、雲計算、海量存儲、係統容錯等;4)快速仿真和建模; 5)超短期潮流分析;6)故障定位;7)合理應用新型人工智能技術,比如分散式智能代理、智能感知技術、自組織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 8)開發個性化人機交互界麵及其內核技術,融合多媒體、計算機圖形學、數據庫設計、實時分布係統、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等;9)針對電網智能化展開電力規劃的研究。
四、智能控製中心
智能控製中心是現有的 EMS、DMS、SCADA、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等技術的升級和結合,在研究中應根據分層分區的原則,明確不同級別控製中心的權責和功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這其中包括 1)可視化互操作平台。該平台能利用多媒體技術顯示潮流、電壓、功角、穩定裕度、故障位置、變電站和線路運行、發電廠狀態等信息,監視控製中心各功能模塊,實現個性化信息披露,接收運行人員指令。 2)預測功能。以高性能通信和信息處理為依托,與氣象部門、水利部門等相關部門聯合,實現信息的短時甚至超短時預測; 3)交易與調度功能。該功能包括數據管理、機組調度、電網協調、信息披露等。數據管理用於處理機組狀態、電網拓撲、實時電網模型、預測參數、檢修計劃、電力交易基礎數據(如雙邊合約、競價上網、節能調度、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金融和約等)等信息。電網協調功能是在綜合處理各級智能控製中心的決策後,協調各級電網的運行,對網間交易、機組組合、出力分配、安全校核、AGC、備用等方麵進行優化協調。信息披露功能則在服從相關保密和監管條例的前提下,對發電計劃、購電成本、網間交易、能耗排放、阻塞情況、預測參數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進行及時準確的披露。 4)快速安全穩定分析功能。目前的電力係統安全穩定分析主要以離線分析為主,不能完全反映係統的真實情況。在智能電網中,應推動安全穩定分析的在線化和實時化。該功能首先利用高性能量測和通信係統到得拓撲、潮流、頻率、電壓、設備實時模型等信息;然後據此進行狀態估計和在線建模分析;最後確定當前係統的安全穩定性。 5)智能保護整定。目前的保護整定以離線整定為主。在智能電網中,將在快速安全穩定分析、實時網絡拓撲和參數、實時負荷特性的基礎上計算出母線、線路、變壓器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的定值。 6)預警報警與事故處理。根據緊急程度,智能控製中心將做出相應的預警(如穩定裕度不足、弱阻尼、備用不足、極端天氣)、報警(如功率、電壓、頻率越限、失步、振蕩、非主動解列、故障)和事故處理(如保護協調、低頻低壓減載、連鎖切機、主動解列、再同步等)。
參考文獻
[1]陳樹勇,宋書芳,李蘭欣,等.智能電網技術綜述[J].電網技術,2009.
[2] 林宇鋒,鍾金,吳複立.智能電網技術體係探討[J].電網技術,2009.
[3] 陳振宇,王鋼,李海鋒,等.基於智能多代理技術的廣域電網協調保護係統[J].電網技術,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