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既然不為反動派所容,就隻有另奔他國了。馬克思攜帶全家,變賣掉所有日常用品,來到了著名的霧都倫敦。來英國之前,馬克思一家是兩手空空,到了倫敦,仍然是身無分文。因此,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因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舉家遷移。
開始,他們住在倫敦安德森大街4號,每周房租6英鎊,這對馬克思一家來說,簡直是不讓他們吃飯了!因拖欠房租,房東叫來了警察,收走了馬克思一家的全部東西,甚至連嬰兒的搖籃、女兒的玩具也沒留下。
他們搬進了累斯頓大街的一個旅館,租金每周5鎊,不久,他們又被主人趕走。1850年5月,馬克思搬進迪安大街45號,不久,又因房租遷到了這條街的28號,一家七口 住在兩個狹窄的小房間裏。
這年的12月,馬克思領到了一張英國倫敦博物館的閱覽證,從此,閱覽室成了他的半個家,他每天從上午9點一直工作到下午8點左右,回到家裏還要整理閱讀材料所記錄的筆記,一般情況,他都是到深夜二三點鍾才休息。他曾對別人說,我為了為工人爭得每日8小 時的工作時間,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時。那麼,馬克思在倫敦博物館裏都做了些什麼呢?
原來他是在認真寫揭露資本主義罪惡的皇皇巨著《資本論》。他每天所摘錄的大量資料,都是在為寫作《資本論》做準備的。其實,早在1843年,馬克思就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了,隻不過到這時,他把主要精力集中運用到了這部書上。據有人統計,在世界一流的倫敦博物館所藏圖書中,馬克思閱讀過的書籍有1500多種,他所摘的內容和整理的筆記有1 00餘本!
為了更好地完成《資本論》,他廣泛收集有關各學科資料,如農藝學、工藝學、解剖學,更不用說曆史學、經濟學、法律學了。總之,隻要與《資本論》有關,不管多麼艱難,他也要尋找下去,研究下去。甚至連“藍皮書”他都一本本閱讀了。“藍皮書”是英國議會專門發給議員的報告材料,因其封麵為藍色,所以叫它藍皮書。英國議會的藍皮書每到一定時候就會下發到議員手中,對於議員來說,此書並沒有多大用處,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廢紙,在廢紙堆裏,經常可以見到這種小冊子。但對於馬克思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為他要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去研究資本主義剝削工人的本質,所以,這些官方材料是彌足珍貴的。它裏麵記錄著英國每年、每階段的經濟報告及經濟政策,因此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的第一手資料。馬克思非常認真地閱讀著,不時地把其中重要的資料摘錄下來。
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1856年10月,馬克思遷居到倫敦西北的肯蒂士鎮,這樣,離倫敦博物館更遠了。但馬克思並未間斷工作,他仍然沒日沒夜地在博物館裏工作著。餓了,啃一口幹麵包,渴了,喝一杯白開水,疲倦了,就站起來跳兩下,然後繼續工作。不管是刮風下雨,他也從未因天氣問題而不到博物館去。終於,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了。馬克思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緊緊地捧住了這部剛剛出版的著作。
《資本論》的出版,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來了無產階級的新的鬥爭曆程。在這部書中,馬克思通過大量事實,詳細而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曆史,揭穿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秘密”,暴露了資本主義殘酷剝削工人階級的醜惡本質,也指出了工人階級之所以極其貧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