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貧二代”的虛榮泡沫
專欄
作者:曾穎
與其說加藤嘉一是一種處心積慮的欺騙,倒莫如說是一種虛榮心支配下的表述,這幾乎是所有年輕人都曾犯過的毛病,需要有區別地鑒別他虛假的謊言與真實努力。
近日,日本一雜誌刊登了有關加藤嘉一偽造簡曆的文章。文章以《揭露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偽造簡曆》為題,對加藤所稱的“考上了東大,但自己主動放棄”的發言進行了調查。旋即,加藤嘉一在道歉聲明中表示,承認以前所說被東大錄取並非事實,他為在過去的行為和言語中為大家帶來的誤解表示深深的歉意。
不少讀過加藤專欄,慕名到現場聆聽過他演講的人,表示了極大的失望。或許,假如最初沒有過高的希望,心理落差不至於如今日如此之大。加藤嘉一成名於普通中國人渴望外界理解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中,各種“中國通”,無論他的觀點是深是淺,就算無甚出奇之處,都會因國人對外國人特有的寬容,而被原諒或接受(我見到的情況是,沒有哪個北大畢業的本科生會被媒體冠名為“學者”,加藤嘉一除外)。
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沒有“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這個前置條件,加藤嘉一就是說自己是火星大學畢業的,也沒有人會關注他,並對他進行細致的調查報道。這可是名人們所必須承受的負擔,是一種甜蜜的煩惱。當然,作為當事人本人,決不會這麼看,他肯定會為自己先前所說過的不負責任的話或引起人們誤讀的不清晰表述,而追悔莫及。如果他能夠預知自己有朝一日成名天下,並可能成為媒體“扒”的對象時,想必會對自己的言行,更加莊重些。這是年少輕狂浮躁所付出的必然代價。
但相比於那些拿著“克萊登”大學文憑招搖撞騙登上高位,被人舉發後堅決不認錯甚至還擂響戰鼓要堅決反擊的某些“海歸”成功人士相比,加藤嘉一此前聲稱的被東京大學錄取但放棄,獲得日本全國柔道大賽第4名,把“訪問研究員”說成是“研究員”之類的說法,與其說是一種處心積慮的欺騙,倒莫如說是一種虛榮心支配下的表述,這幾乎是所有年輕人都曾犯過的毛病,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因為前途渺茫,而不斷地製造一些虛擬的幻想,以滿足自己內心渴望被承認的感覺。他不曾想到的是,他所吹起的氣泡,竟然大到了能將他托離地麵,為眾人所關注,以至於讓他這個在日本並不受主流待見的“貧二代”青年,成為媒體的關注對象。
加藤嘉一在中國取得的成功,並非如某些人所說的是因為這裏適合騙子成長。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日本人身份,以及他異於常人的努力。從一個身無分文一個漢字都不懂的“浪人”,到一個能用中文寫專欄著書的學者和作家,這其間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他經常每天隻睡三個小時的“特異功能”和為完成學業所付出的努力,也不完全是吹出來的。需要有區別地鑒別他虛假的謊言與真實努力,如他的作品並非抄襲,而他所稱的東京大學錄取經曆與此後的升學並沒有直接利害關係。
早年,日本有一部老電影《砂器》,講述的是一個生於貧困但才華橫逸的青年音樂家為了隱瞞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殺掉了幫助過他且知道他身世的恩人,他因為無法正視自己的過去而最終走上了毀人毀己的道路。在這一點上,加藤嘉一沒有他笨,他是選擇了正麵應對和坦誠對待,這所需的勇氣,一點不比逃避來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