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私有雲:該出手時就出手(1 / 3)

私有雲:該出手時就出手

基礎設施

作者:沈建苗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最近對2330名IT主管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其中26%的IT主管聲稱建有私有雲。但是經過弗雷斯特研究公司進一步的調查,發現這些所謂構建了私有雲的案例中,隻有13%部署了真正意義上的私有雲,即具備了自助服務和資源自動配置等功能的私有雲。這些所謂私有雲案例,大多數其實就是專有環境,隻是具備了私有雲的一小部分功能,而非全部功能。

雲技術合夥人公司(Cloud Technology Partners)的顧問David Linthicum認為,很多企業構建自己的私有雲的理由中,有一半是錯誤的。這些企業選擇其他技術,例如虛擬化數據中心或者公有雲,也許才是最合適的選擇。“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所謂的私有雲建設都是衝動的決定,而非合情合理的決定。比如說,有些IT部門習慣於運行自己的數據中心,讓他們放手數據中心很難,所以他們要搞一個所謂的‘私有’的雲計算。”

當然了,上述的這些現象並不意味著企業就不需要自己的私有雲,隻是要找到合適的建造條件及理由。

為什麼建設私有雲

Linthicum認為,在開工建設前,企業應捫心自問,“為什麼要建私有雲?”很多企業的IT主管會回答是為了安全。這隻是一個表麵上的官方回答,其實是這些企業的固有習慣在作祟,他們更想控製自己的計算環境,希望有係統留在其自己的數據中心中。

微軟Windows Server及管理事業部的產品營銷總經理Mike Schutz也認為,“控製”是企業選擇私有雲很重要的原因。“當前,在一些情況下,公共雲不能為企業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控製力。”而所謂的這種控製,不僅僅指對服務器等硬件設備能夠觸手可及,而是企業還能任意地選擇自己所需的內存和存儲容量,還能在軟件方麵(比如數據庫)做出自己的選擇。此外企業還可以定製安全機製以符合自身要求,並使用確保能夠以最快速度連接數據的網絡設備。

在一些情況下,安全的確是使用私有雲的一個充分理由。Linthicum表示,如果企業在處理國家秘密、個人身份信息或專利研究資料,私有雲的意義就非常明顯了。

哈特蘭支付係統公司(Heartland Payment Systems)為廣大商戶提供支付處理服務,它就是出於安全考慮而采用了私有雲。2010年,它啟動了數據中心合並項目,而在之前的2009年,這家公司恰恰纏身於一樁當時頗具轟動性的數據泄密事件。哈特蘭公司首席技術官Kris Herrin說:“對於建設私有雲來說,安全、風險、合規和法律責任都是重中之重。”

哈特蘭公司將自己的數據中心數量由9個精簡為3個,並且決定采用私有雲。現在,這家公司正在升級到第二代私有雲。“在建設過程中,我們的也嚐試到了所謂的‘雲粉飾’(cloud washing)。就是說,廠商標榜自家產品是雲計算產品,實際上沒有提供雲計算的全部功能。廠商所提供的其實就是外包的管理型服務產品,隻是借類似雲的行為(包括靈活定價方式)粉飾了一下而已。”Kris Herrin說。

在哈特蘭的私有雲中運行著哈特蘭眾多商戶使用的支付處理服務,整個基礎設施歸哈特蘭所有,放在一個獨立的環境中。“公司的審查人員在私有雲環境中,對各種軟硬件資源看得見摸得著,這讓他們覺得比較踏實。”Kris Herrin說。

但該私有雲缺少幾個重要功能。其中之一是,它不提供軟件定義的網絡或存儲。這意味著哈特蘭公司雖然可以很容易、很便捷地提供計算能力,但可能需要另外兩個月才能配置好網絡部分。由於要提供實時的信用卡處理服務,哈特蘭擁有一種特別複雜的網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