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然如此,但易昶夢的內心還是希望把這三個人才給留下來的。畢竟,活人總比死人有用的多不是。
所謂的招納賢才良將,在易昶夢眼裏其實跟泡妞一樣,都是要膽大,心細,臉皮厚!
膽大才能唯才是舉,善用新人將其用到合適他的崗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要招收他就要信任他,信任他不會背叛,信任他會把事情做到最好。
那些一開始就覺得不可信任的,明知他有可能會背叛自己又何須招收過來給自己添加一個隱患呢?
當然!信任並不代表是要盲目的信任,凡事都要多留一個心眼,心裏多少都要有一個底。
心細才能在一些小事情上發現一個人的獨特才華能力和優點,每個人都是一個人才都有著他所擅長的事情。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可能比他聰明,但並不一定比他能打。你不他能打,但不一定比他聰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心細的找到自己身上的弱點,軍中的弱點,從而招納人才。軍中缺少謀士,那就要招收一名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的謀士。軍中缺少一個良將,那就要招收一名可以馳騁疆場,萬夫莫敵的猛將。
既然要招收就要招一個最好的,但這並不代表,最好最厲害。畢竟,一個人的終究是有限的,呂布可以一個人單挑可以說是沒有人可以匹敵,但是若是群毆他的話,他又是否可以抵擋五虎上將,五子良將,江東十二虎臣呢?
雖然這些人在虎牢關時期並未集結,但是呂布對抗劉關張三人就有點吃力了,若那時再有一個前去幫助,也不見得呂布不會敗。
雖然民間也有劉備去打打醬油,是為了給自己一點名聲才去幫忙,不然關於張飛二人可以拿下呂布的說法。但不管哪個說法,依舊說明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要打敗呂布一個人是做不到的!
張飛和關羽的武功在伯仲之間,關羽稍微比張飛高一點而已,張飛一個人跟呂布打,打了不到五十回合,就感覺到吃力,那麼關羽一個人單挑呂布,有可能不到七八十回合,就會吃力。
二人一起上打百回合都未分勝負,若是一直這樣下去,輸的絕對是關張二人,因為當時的關羽的馬並未是赤兔馬,關羽和張飛的馬隻不過是普普通通的馬匹而已,而呂布的則是赤兔,就算人還沒累,馬也總會累的,要拖也拖不過赤兔,張飛和關羽難免不會馬失前蹄。
所以,劉備加入一有可能是為了給自己兄弟三人添加名聲,二來恐怕是見勢不妙覺得這樣下去就會失去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左膀右臂。因為當時劉備實力還小嘛,關羽和張飛掛了自己怎麼跟其他人比?
明白事理的劉備自然要上去幫忙,哪怕是打醬油也可以給呂布一點壓力不是,哪怕很垃圾,也要裝得很牛逼,這就是所謂的在氣勢上壓倒對手!
不過過程是怎麼樣,最後的結局倒是好的。總算是把呂布給拖累了,覺得打不過然後才離開。
然後再張飛的一聲:‘呂布小兒休走,在與我大戰三百回合’的話下,三人一直去追呂布,一直追到呂布回到虎牢關為止,徹底打響了自己三人的名氣,也挫敗了敵軍的銳氣,為自己以後建立蜀國,招賢納士打下了一些基礎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