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當然不會告訴他們,他出門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搜集情報。
畢竟葛生不問江湖之事已經三年。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然而江湖局勢瞬息萬變,現在的江湖,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江湖。
葛生是個認真的人。
既然他答應了柏舟,那他就不可能打毫無準備的仗。
世人都以為,葛生僅靠腦袋和嘴皮便能立於不敗,可隻有他自己知道,他的每走一步,都是建立在無數情報信息堆積的基礎之上。
在葛生看來,盲目的決斷都是管中窺豹,反而還會把事情引向最壞的結局。
而唯有審局奪勢,才可決勝千裏。
從這點上看,葛生並不喜歡白衣神算的名號。
因為他自認為自己算不上神算。自己計策鮮少出錯,不過是由於他善於整合情報,以及比他人多留了幾個心眼罷了。再者,若他自己真是神算,也不會每次與君子不器的對決都以平局告終。
這不,在半個多月內,葛生打聽到了諸多有用的消息。
譬如柏慍取代柏舟,正式成為萬刀門掌門,同時,以私放麒麟獸為由,對外正式宣布將柏舟逐出門派。至於獨孤閣一麵,有人在江南一帶見到了幽雨和幽風,似乎正在找著什麼人;此外,因為萬刀門遭逢變故,原附屬於門派之下的鑄刀堂及皓天鏢局,因不服柏慍的管治,對外宣布正式退出萬刀門,自成一派;最後,與柏舟交好的霸刀七俠自然不服萬刀門對柏舟的處置,他們認為事有蹊蹺,在退出萬刀門後,便也在積極尋找柏舟的下落。
這偌大的江湖,有極力唾罵柏舟的人,有單純把柏舟的經曆當成笑料的人,也有同柏舟接觸過並相信柏舟為人的人。
似乎真相究竟是什麼已並不重要。
江湖就是這樣,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更多時候,人們隻相信他們願意去相信的那一部分。
在這長達半個多月的打探下,葛生或多或少有些慶幸。
他慶幸的是,獨孤閣接手此事的人似乎並不是君子不器。
在葛生看來,君子不器極為難纏。
雖然他隱退江湖的原因不是君子不器,可若自己再出江湖,葛生其實並不希望再次與他為敵。
一來,這樣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二來,葛生自己也想快些結束柏舟的委托。
在葛生的記憶中,獨孤閣的閣主名喚衡門子,此人老謀深算,手段了得,與柏靄相同,也是隻用了十年的時間,便將獨孤閣壯大成了天下第一的暗殺組織。
衡門子手下有四位本事各異的副閣主。
其中,君子不器此人謀略過人且善使飛刀,智謀更是與當年的自己齊名;幽風內功深厚,但為人行事囂張,陰險歹毒;幽雨是幽風的兄弟,他在刀法上有所造詣,性格粗莽蠻橫,殺人如麻,聲名狼藉;而淮陰子,是副閣主中唯一的女人,傳聞此人善用暗器和毒藥,但因處事低調,又鮮少在江湖中露麵,是獨孤閣中最神秘的人之一。
上述五人,除了君子不器,葛生都未曾見過。
但若以君子不器的標準衡量,無論日後葛生的對手是誰,他也絕不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