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無濟於事的,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這才是最務實的辦法。所有的人都應該學會保持心理平衡,因為這樣會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從個人角度看,生活中確實有許許多多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比如那些各方麵都不如自己的人升了官、發了財、成了名……因此,有些人就心理不平衡了,就想不開了。
加上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快節奏、高效率、競爭激烈的世界,人們經常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中。麵對這些很多人難以逃避挫折、打擊和種種壓力,也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以正確的心態,積極調節自我的心理。如果就這樣鬱悶下去,心裏老是處於怨天尤人的狀態,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煩惱嗎?如此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導致身心疾病。
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緊張、憤怒和敵意等不良情緒使人易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等,而且破壞人體免疫功能,加速人體衰老過程。所以,聯合國國際勞動組織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也認為:心理壓抑是20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
抱怨是無濟於事的,調節好自己的心理,這才是最務實的辦法。所有的人都應該學會保持心理平衡,因為這樣會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現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平衡,這是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心理學家提出了十條要訣,值得我們借鑒:
(1)對自己不苛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負目標定得太高,根本實現不了,於是終日抑鬱不歡,這實際上是自尋煩惱;有些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就會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舒暢。
(2)不要處處與人爭鬥: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鬥,使得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與人之間應和諧相處,隻要你不敵視別人,別人也不會與你為敵。
(3)對親人期望不要過高:妻子盼望丈夫飛黃騰達,父母希望兒女成龍成鳳,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當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時,便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何必非要別人迎合自己所製定的標準呢?
(4)適當逃避:在現實中,受到挫折時,應該可以暫時“逃跑”,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打球、讀書、欣賞等,待心境平和後,再重新麵對自己的難題,思考解決的辦法。
(5)適當讓步: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盡量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人與人之間難免有利益爭奪,隻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麵,在小事情上麵,不要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6)對人表示友好: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為別人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善意與友好,伸出友誼之手,隔閡自然就會減少,心境自然會變得平靜。
(7)找人傾訴煩惱:生活中的煩惱是常事,把所有的煩惱都悶在心裏,隻會令人抑鬱苦悶,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向知己好友傾訴,心情會頓感舒暢。
(8)快樂忘憂:在人生的旅途中,千萬不要讓那些悲哀淒涼、恐懼、憂慮、彷徨的心境困惑著我們。不要讓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及諸多的煩惱籠罩在心頭,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不管命運如何,都要盡量泰然處之,以不變應萬變,心境自然就會平靜。
(9)有一點興趣愛好:興趣愛好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重要條件,不但能調節情緒,舒緩壓力,還能增長新的知識和樂趣。繪畫、書法、種花、雕刻等,都可以讓我們擁有好心情。
(10)知足常樂: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攀比心太重,處處以同事或鄰居作為競爭對象,迫使自己常處於緊張狀態。人如果能夠淡泊名利、寵辱不驚,就很容易做到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