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EAP的發展曆程(2 / 3)

葛荷曼醫生在公司內部正式開展戒酒方案的做法在紐約聯合愛迪生(Con-solidated Edison)公司得到了延續。該公司的方案從很多方麵顯示,OAP正在從早期的非正式形式向正規化轉變。1947年初,聯合愛迪生公司正式承認酗酒是一種疾病,並建立了三層治療程序,幫助酗酒員工恢複健康。與其他一些公司實行的OPA截然不同的是,在這一方案中起首要推動作用的並不是某位AA小組成員,而是醫療部門及其主管。在方案的展開過程中,公司高層管理者提供了更多正式的幹預,同時工會在其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公司更是將這項方案公之於眾,不再擔心這會對公司形象造成負麵影響。從某種角度來講,這已經可以被看做是一項正式的“職業方案”(occupationalprogramming)。

在這個階段,員工幫助計劃的特點表現為:

首先,它是一種事後的幹預方案,是在員工出現問題之後,才進行相應的幹預和治療,沒有事先的預防;

其次,員工幫助計劃的焦點大部分集中於酗酒和藥物濫用這兩個最為突出的現象上,並且最初的援助計劃絕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的;

最後,這個時期的員工幫助計劃隻是根據員工是否酗酒或者是否濫用不良藥物來提供有限的幫助,並沒有深入考慮員工不良行為背後深層的心理原因,企業或組織僅僅在員工不得不接受治療或者是幹預的時候才提供援助。

EAP的成型——EAP

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美國社會的劇烈變動,除了酗酒和藥物濫用,工作壓力、家庭暴力、離婚、疾病、親人傷亡、法律糾紛等等都成為影響員工情緒和工作表現的係列問題,OAP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更多的企業開始實施員工幫助計劃,對員工個人問題的援助範圍也從原來的酒精和藥物濫用逐漸擴展到了家庭、法律、經濟等更加廣泛的領域,並且著力於提高員工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員工幫助計劃的重點也已經從對酗酒或者藥物濫用的幹預逐漸深入到這些不良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並且認為,各種社會問題及其所引發的壓力才是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企業所應用的幹預方式也逐漸係統化,員工可以得到規範化的援助,一般的幹預方法包括評估、谘詢、輔導、專業治療等。

1962年,坎波集團(Kempergroup)啟動了酗酒員工再就業計劃,並將計劃的涉及麵擴大到了員工家屬,以及那些有著其他生活問題的員工。這項方案增加了幫助方案的服務內容,將婚姻與家庭問題、情緒問題、經濟與法律問題,以及其他與飲酒過量相關的問題,開啟了現代員工幫助計劃的曆史。到了70年代,這一計劃的覆蓋範圍迅速擴大。

對EAP的發展和推廣起著重大作用的是“美國國家酒精濫用與酒精中毒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on Alcohol Abuseand Alcoholism,NIAAA),這個機構的理念是“不良的工作表現也可能是由於情感障礙、各種形式的物質濫用或者是其他個人問題所引起的”。NIAAA在私人和公共機構中大力推廣員工幫助計劃,並且負責計劃的研究和發展。

1971年,美國洛杉磯成立了EAP專業組織,即現在國際EAP前身。截止2002年9月,國際EAP協會已經有6200多名成員和103個分會。大部分分會都在美國境內,還有一些在英國、澳大利亞、智利和其他國家。2000年,日本分會也成立了,這是國家EAP在亞洲的第一個代表組織。

20世紀80年代,EAP組織又建立了CEAP(國際注冊員工谘詢師,即EAP認證谘詢師)協會,開創了EAP谘詢師這一職業。2007~2009年間,EAPA(EAP協會)在中國舉辦了三期EAP谘詢師培訓班,並對部分學員進行了EAP專業督導,幫助他們做好EAPA資格認證考試的準備,成為中國內地第一批參加培訓班並通過考試的EAPA認證的中國EAP谘詢師。

EAP的未來——EEP

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上的資金投入減少,這使得大量公立的酒精和藥物成癮的研究機構及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不得不另外尋找出路,他們逐漸把自己的服務對象轉向各大企業。EAP服務機構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這推動了EAP自身向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無論是員工的酗酒問題,還是其他情緒或壓力問題,企業對其進行幹預的首要原因是,這種幫助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EAP會幫助員工處理好那些影響到工作績效的個人問題,使他們能夠恢複正常工作,並最終提高企業生產力。在二戰期間以及隨後的20多年中,由於勞動力市場供應不足,企業管理者們需要更多接受過專業訓練的熟練工人,這種幫助員工再就業的工作才得以快速發展。同時,OAP或EAP的成員對於酗酒者的恢複工作所持有的奉獻精神,對這段時期EAP的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到了80年代,情況開始有所轉變,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越來越多的熟練工人開始失業。另一方麵,EAP工作者也不再像他們的前輩那樣接受過專業訓練並對這項工作擁有極大的熱情。另外,大多數地方性企業的管理者都認為他們的企業中並不存在酗酒員工。所以,80年代的EAP似乎走入了一個“瓶頸”,那麼,它的將來會是怎樣?誰又將會取代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