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童年歲月(2 / 3)

運水家住杭州灣附近,人稱“海邊”。他經常給魯迅講海邊農村的故事:每到夏秋季節,白天他便到海邊揀拾那些五顏六色的、奇形怪狀的貝殼和美麗的鳥毛……那麼多美妙的東西,真令人目不暇接啊!海邊的西瓜地一望無邊。但幾隻獾豬在一夜間就能把西瓜糟蹋盡。夜晚,運水便和大人們一起看管瓜地。一聽到沙沙的聲音,便手執鋼叉,向著那正在咬瓜的獾豬猛地刺去,有時一下刺死了它,有時那東西精得很,反從他的胯下溜走了……海邊的生活多麼,新奇有趣啊!小魯迅聚精會神地聽著,聽著,眼前幻化出一幅幅浪漫的畫麵……後來,魯迅上學了,每到放假回家,便和運水外出遊玩、親熱地交談,直到他們都已年屆不惑,魯迅搬家到北京之後,才與運水最後話別……那時,這兩個少年夥伴的身心早已刻滿了人生的滄桑,而疲憊不堪的運水身上,再也無法找尋昔日海邊少年活潑、靈動的風采……親眼目睹了世事變遷的魯迅,心中說不出是什麼滋味。積蘊在心中的感受使他提起筆來,寫下了著名的小說《故鄉》。其中,主人公閏土的原型便是他的少年朋友運水。

天真活潑的魯迅從小就表現出同齡人少有的勇敢。一天,他正和小夥伴們在百草園的野花叢裏捉蚱蜢,突然聽到乳母長媽媽在喊他:“快到客廳裏去!何醫官要給你種痘呢!你要是不聽話,將來會生‘天花’的,臉上長滿麻子,那可難看死了!”小魯迅一向很相信長媽媽的話,聽她這麼一說,趕緊跟著長媽媽走了。別的小朋友好奇地去看熱鬧,一看那個中年醫生要拿小刀往樟壽的胳膊上劃,不由得嘰嘰喳喳地衝著樟壽大喊:“多痛啊!快跑!”樟壽不但沒有逃掉,還自己幫著醫生挽袖子呢!那個中年醫生眼疾手快,一邊敏捷地用小刀在小魯迅的左臂上劃了三個“十”字,一邊親切地問:“疼嗎?”“不疼!”小魯迅微笑著清脆地回答。醫生撫摸著他的頭,由衷地稱讚道:“這孩子,真勇敢!”小魯迅的臉噌的紅了,趕緊從大人的胳膊下鑽過,跑到百草園裏玩去了!

秋天的百草園洋溢著一派鳥語花香的景象。高大的皂莢樹上,一串串肥大的皂莢,小燈籠般閃爍著夕陽的金光,一群群畫眉、黃鶯在樹木花草間穿梭飛翔,鳥語啁啾,一隻隻蟋蟀也在草叢中淺唱低吟。小魯迅和夥伴盡情地享受著這一曲曲動人的秋園交響樂,常常玩到天黑還流連忘返。這真讓乳母長媽媽擔心他們的安全啊!她便來嚇唬他們:“孩子們,快回家吧!晚上,百草園裏有鬼呢!”別的孩子一聽,嚇得拔腿就往外跑,隻有魯迅沒有動彈,他睜大眼睛往四周看了看,反倒問長媽媽:“哪兒有鬼呢?”長媽媽指著園裏遠處的一個野墳,一臉的嚴肅:“就是從那座墳裏爬出來的!”“那麼,鬼長得什麼樣兒呢?”魯迅好奇地刨根問底。“這墳裏的鬼呀,頭上披著老長老長的毛,叫‘長毛鬼’。是那年大戰洋槍隊時死的一個太平軍將領!”長媽媽慈祥地望著遠方,回憶起了自己十多歲時的親身經曆……

“那年正月初一,咱們紹興人正忙著過年。突然,槍聲大作。原來,紅毛強盜在昌安門外聯合起來,張牙舞爪地要打進紹興城,想把城裏的太平軍一口吞掉!紹興人紛紛起來幫助太平軍,連孩子們也參加了戰鬥。怎奈,洋人用36門大炮不停地轟炸紹興城。城池終於失守了,太平軍和洋人的傷亡都很大。百草園裏的這座墳,埋的就是一位英勇犧牲的太平軍將領……”

小魯迅一動不動地坐在長媽媽身旁的草地上,小手托著腮,聚精會神地盯著長媽媽,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激烈戰鬥的場麵。他那純真清澈的眼睛裏流露出無限崇敬的目光,他禁不住激動地對長媽媽說:“這墳裏埋的哪裏是鬼,是一個英雄哩!”從此以後,每當小夥伴們要到這座墳頭玩耍時,小魯迅都要再三叮囑他們保護好這座墳,還繪聲繪色地給他們講“長毛”的英雄精神,小夥伴們被深深地打動了。第二年清明節,大人們紛紛去城外上墳時,小魯迅帶領夥伴們,特意精心地采了許多野花,小心翼翼地放在這座無人問津的野墳上,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英雄深深的敬意。

像這樣許多“長毛”太平軍大破“紅毛”洋槍隊,以及“短毛”、“綠花頭”(即清朝官兵)殘殺百姓的故事,都是保姆長媽媽講給魯迅聽的。這個善良、樸實的農村婦女,最早奠定了魯迅同情下層人民、反抗壓迫的思想基礎。

一天,一個剃光頭、滿臉絡腮胡子、外號“和尚師傅”的木匠來到了魯迅家裏,小魯迅好奇地看著他手腳麻利地做門窗桌椅,主動幫他搬起木頭來。他不停地搬啊搬,累得滿頭大汗。和尚師傅笑吟吟地對他說:“孩子,歇歇吧,去外麵玩一會兒!”小魯迅哪兒肯聽啊!突然,他一溜煙跑了出去,一會兒又跑了回來,變魔術一般從衣袋裏掏出一把芝麻餅,硬要和尚師傅吃。和尚師傅客氣地說:“小乖乖,你自己吃吧!”可他怎能拗得過小魯迅呢!最終,小魯迅還是把袋裏鼓囊囊的芝麻餅全部掏給了和尚師傅,然後,撒腿就跑了!後來的幾天裏,小魯迅一直給和尚師傅幫忙,做他忠實勤快的小助手。兩個人經常一邊幹活,一邊聊天,相處得特別愉快。轉眼,和尚師傅快幹完活,要離開周家了。想到這裏,小魯迅的眼圈紅紅的,和尚師傅也有點舍不得這個活潑、懂事的孩子,特意做了一把嶄新的木製“關公刀”,送給他做紀念。

年幼的魯迅五官清俊,身著紅棉襖。從此後,手中又多了一柄“關公刀”,常常跑到小夥伴和大人麵前,高喊一聲“看刀!”同時舉起刀,做出一個關公要殺人的動作,於是,原本的活潑中又平添了幾分伶俐。

正月裏的一天,周家大人們喜氣洋洋地打著麻將。小魯迅在旁邊看看玩玩,不知不覺走到爸爸的牌桌邊。有一位長輩看他可愛,逗趣地問他:“樟壽,喜歡哪一個人打贏啊?”小魯迅看了一眼眾人,很響亮地回答:“我喜歡大家都贏!”一個5歲小孩竟然說出這樣出人意料的話,大家都笑了起來,撫摸著他的小腦袋稱讚道:“這孩子,真聰明!”“真是個‘胡羊尾巴’!”紹興話裏,“胡羊尾巴”含有“聰明、伶俐、調皮”等對孩子喜愛的意思。從此,每當小魯迅在街頭、園子裏奔跑嬉鬧時,大人們都會指著他那小小的身影,微笑著說:“瞧!那不是伯宜家的小‘胡羊尾巴’嗎?”

小魯迅如此聰明、活潑,頗得長輩的寵愛。他的曾祖母戴老太太一向以嚴肅著稱,但對小魯迅則例外,真是握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那時,戴老太太已經很老,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房門口那把石硬的太師椅上,緊閉著雙眼,一動不動,就像一尊石製的雕像。調皮的小魯迅覺得曾祖母那沉默的樣子很有趣,便想方設法地尋開心。他常常高喊著“太娘娘!太娘娘!”向曾祖母跑過來,快到跟前時卻突然間一個跟頭摔倒在地上,於是癟著嘴巴哭起來。曾祖母那麼疼他,哪裏聽得了他哭啊!連忙顫巍巍地走下太師椅,把他拉起來,摟在懷裏,一麵親著他的小臉兒,不停地說:“啊呀,阿寶,衣裳弄髒了啊!好痛啊!”小魯迅一看目的達到,便心滿意足地爬了起來。可是,一會兒,他又假裝跌倒了,曾祖母又來扶他。這樣反反複複了不知多少次,小魯迅看到曾祖母無比疼愛自己的樣子,心中好歡喜啊!後來,長媽媽教育他別再讓曾祖母費勁了,小魯迅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再也不故意跌跤了。魯迅的親祖母孫氏很早就去世了,繼祖母蔣氏是一個極親切、幽默的人。她特別喜愛小魯迅,經常給他講美妙動人的神話故事。夏天的夜晚,魯迅躺在一株大桂花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祖母坐在桌旁,一麵搖著芭蕉扇,一麵用她那蒼老的聲音講“水漫金山”的故事:一個陰雨天,一個叫“許仙”的書生,邂逅了兩名女子,她們分別著一襲白衣和青衣,楚楚動人。白衣女子叫白素貞,與許仙一見鍾情,後來嫁給了他;青衣女子是丫環小青,她服侍著二人。許仙沉浸在幸福的生活中,哪裏想到,與自己朝夕相伴的溫柔女子竟然是幾天前自己無意中救助的白蛇和青蛇呢?一天,一個雲遊僧“法海禪師”來到許仙家,看到許仙臉上有妖氣,就把他藏在了金山寺的法座後麵。白素貞惦記丈夫,前來尋找,法海認出她就是偷著逃下仙山的白蛇所變,不肯放回許仙,於是白素貞使用法力,水漫金山。白蛇娘娘與法海奮力搏鬥,最後中計,被裝到了一個小小的缽盂裏。法海把這缽盂埋在地下,上麵造起一座塔來鎮壓住她,讓她永世不得自由,這就是西湖邊上的雷峰塔。小青回山修煉功力,多次營救白蛇,但都沒有成功。許仙的兒子多年後中了狀元,多次探望母親。法海和尚作惡多端,玉皇大帝派神四處追捕他,他被逼無奈,情急之下鑽進了蟹殼裏,終生不能出來。

這則古老的故事使魯迅那年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白蛇娘子不戀仙界戀人間的許仙,許仙也深愛白蛇,法海何必多事拆散人家呢?當他聽到白蛇被鎮壓在塔下時,心中更難過了;同時,又為法海的可恥結局而拍手稱快。他深深地為人間的生離而鳴不平。多年以後,西湖邊上的雷峰塔倒塌時,魯迅由衷地興奮,動筆寫了一篇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猛烈地抨擊黑暗反動勢力。

小魯迅正沉浸在曲折的白蛇的故事中,突然,一陣“沙、沙、沙”的聲音傳入耳鼓,他嚇了一跳,定睛觀瞧,原來是一隻花貓在“噌、噌、噌”飛速地爬上高高的桂花樹,跳到了屋頂上。他突然問奶奶:“貓和老虎長得那麼像,它們兩個,誰厲害啊?”“別看老虎的身體比貓大許多,它卻是貓的徒弟呢!今天,我就給你講講‘貓教老虎’的故事吧!”祖母無限慈祥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