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苦難的童年(1 / 3)

反省是一麵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汙點。

——高爾基

1868年3月28日(俄曆3月16日),在俄國伏爾加河畔的尼日尼——下諾夫戈羅德(今高爾基市),偉大的文學巨匠,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高爾基誕生了。

高爾基的祖父曾經是沙皇時代一個殘暴的軍官,由於他殘酷地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他不僅在軍隊殘暴,在家庭中也是個暴君。高爾基的祖母在高爾基父親9歲時就死去了。據《高爾基自傳》說,他的父親馬克西姆·薩瓦季耶維奇·彼什科夫小時候經常遭受鞭打的懲罰,由於不堪忍受祖父的懲罰,從10歲到17歲,從他祖父身邊逃跑過5次。最後一次,父親成功地逃離了家庭。

高爾基的父親是個聰明善良、樂觀開朗的人,最初在尼日尼——下諾夫戈羅德城的一家木器店裏學徒,20歲已經成為一個上好的細木匠、裱糊匠和裝飾匠。22歲時,他就得到了伏爾加輪船公司駐阿斯特拉罕的輪船營業所經理的職務。高爾基的母親名叫瓦爾瓦拉·瓦西裏耶夫娜·卡希琳娜。高爾基的父母是自由戀愛的,雖然卡希琳娜的父親百般阻撓,但最終結了婚。

1871年春,也就是高爾基3歲那年,全家搬到了阿斯特拉罕城。幾個月後,高爾基染上了霍亂,父親和母親日夜照顧他,高爾基的病雖然好了,可是照顧他的父親卻傳染上了霍亂,就在高爾基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後來,為了紀念他,高爾基選擇了父親的名字馬克西姆作為筆名,他的原名是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

父親死後,高爾基和母親回到了故鄉下諾夫戈羅德的卡希林家。

在下諾夫戈羅德,高爾基開始了新的生活。這裏的生活與阿斯特拉罕高爾基家的溫暖和睦的生活是迥然不同的。

高爾基的外祖父家,是一個典型的小市民家庭,外祖父卡希林是一個貪婪殘暴、不信任人的幹瘦老頭。他曾是伏爾加河上的一名纖夫,經過三次航行,他成了商船隊裏的一個領班。後來他從事染布業,發了財,就在尼日尼開辦了一家大規模的染坊,兩個舅舅也在外祖父的染坊裏幹活。

當時,由於機織棉布生產的發展和機器印花布的普及,排擠了家庭手工印染業,這種情況嚴重地威脅著卡希林一家,它使得家庭成員中的每一個勞力都拚命想為自己多保留些一度興隆的作坊的剩餘產業,因而就引起了爭吵和野蠻的打架。而卡希林家所不喜歡的馬克西姆·彼什科夫的兒子高爾基,很顯然在這個家也同樣是不受歡迎的。

在外祖父家裏,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高爾基都不喜歡。在這個家庭中,人與人之間好像有深深的仇恨,大人們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孩子們也都受了“毒害”。高爾基覺得自己在他們中間是陌生人。特別是外祖父,他那懷有敵意的眼神,使高爾基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畏懼。

在高爾基剛到外祖父家不久,兩個舅舅就和外祖父吵了起來。

有一天,在廚房裏吃飯的時候,兩個舅舅把身子探過桌子,衝著外祖父大吼大叫,要求分家。外祖母痛苦地說:“全都分給他們吧!分吧!”而兩個舅舅之間不知又發生了什麼,忽然米哈伊爾舅舅揚起手打了他弟弟一個耳光,弟弟大吼一聲,揪住了他,兩個人在地板上打成一團,發出一陣喘息、呻吟、辱罵的聲音。

他們剛開始吵架的時候,高爾基就嚇得跳到炕爐上躲起來。後來,高爾基問外祖母,大人們為什麼打架,外祖母告訴高爾基:

你母親來以前,她的兩個弟弟正在堅決地要求分家。她突然回來,使他們分家的願望更加強烈了。他們害怕你的母親討回那份本來給她預備、但是因為她違背外祖父的意誌自己做主結婚而被外祖父扣留了的嫁妝。舅舅們認為嫁妝應當分給他們。此外還為了誰在城裏開設染坊,誰到奧卡河對岸庫納維諾村去,彼此早就無情地爭論不休了。

從此以後,高爾基就經常看見兩個自私自利的舅舅為了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

高爾基的母親認為高爾基的病是他父親致死的緣故,在回到尼日尼不久,她就離開了卡希林家,離開了高爾基。

在染坊裏,大人們給布料變色,這使剛到外祖父家不久的高爾基很驚奇。為什麼黃色布浸到黑水裏,就變成深藍色了,灰布在紅褐色的水裏涮一涮,就變成櫻桃紅色了。高爾基覺得很好玩,並想親自動手染一染。高爾基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雅科夫舅舅的兒子薩沙。薩沙告訴高爾基白色最容易上色,並勸說高爾基從櫃子裏把過節用的白桌布拿出來,把它染成藍色。

每星期六晚禱之前,外祖父總是從水桶裏撈起長長的樹條子,把在這一星期中犯有“過失”的孩子痛打一頓。因為薩沙把高爾基染桌布的事告訴了外祖父,這一次小高爾基也要挨打了。

高爾基記得,當時“外祖母向我撲過來,兩手抱起我喊道:‘我不給你!不給,你這魔鬼!’外祖父向她猛撲過來,推倒她,把我搶過來,抱到凳子上,我在他手中掙紮,拉他的紅胡子,咬他的手指,他狂吼著,夾緊了我,最後,向長凳上一扔,摔破了我的臉。我記得他粗野地叫喊:‘綁起來!打死他!……’”

這一次,外祖父把高爾基打得失去了知覺。接著小高爾基就病了一場。在生病的那幾天,是高爾基一生中印象非常深刻的日子,他感覺長得很快,並且有了一種特別不同的感覺。從那時起,小高爾基就懷著一種不安的心情觀察人們,對於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論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都有難以忍受的感覺。

在外祖父家裏,高爾基還經常看見他的兩個舅舅開一些無聊的、殘忍的、侮辱性的玩笑。

有一天晚飯前,米哈伊爾舅舅想跟那個快瞎的工人格裏高裏開個玩笑,叫9歲的侄兒在蠟燭上燒師傅的頂針。薩沙用燭花鑷子夾著頂針燒起來,把它燒熱後,偷偷地放在格裏高裏的手底下,這時正巧外祖父想幹活,於是就把外祖父的手燙傷了。

他們有時還用火燒格裏高裏的剪子把兒,有時在他坐的椅子上插一個尖朝上的釘子,或者把顏色不同的料子偷偷地放在這個半瞎的老人手邊,他把它們縫成一匹布,這樣他就會挨外祖父的罵。對於兒子們的這些把戲,外祖母總是捏著拳頭,嚇唬他們,罵他們是一群不要臉的東西、惡鬼!

有一次,雅科夫舅舅醉得很厲害,他撕擰自己的襯衫、頭發、胡子、鼻子和那耷拉著的嘴唇。他捶胸、打臉、拍腦門,滿臉都是淚水。高爾基就問老工匠格裏高裏,他為什麼哭,為什麼罵自己、打自己?格裏高裏把高爾基抱到膝蓋上,告訴他:“你舅舅給老婆罪受,把她打死了,現在他受良心的責備,你懂嗎?你什麼都要懂得,要當心,不然會完蛋的!”高爾基問格裏高裏,舅舅為什麼打舅媽?格裏高裏說:“他打她,也許是因為她比他好,他嫉妒她。小弟弟,卡希林一家子不愛好人,他們嫉妒她,不能容她,總是想害死她!你去問一問外祖母,就知道他們曾是怎樣想害死你父親了。她什麼話都說——她不喜歡說謊,也不會說謊,她像一個聖人。”

每天晚上,外祖母和高爾基睡在一起,睡前外祖母總是給他講童話:

她講童話故事的時候,聲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湊近我的臉,睜大眼珠兒注意地看著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裏灌輸一種使我振奮的力量,她說話像唱歌似的,越說越流暢。聽她說話使人有說不出的愉快。我每次聽完以後,總是要求她再講一個。

她念起詩來特別好聽,有一首詩是講聖母巡視苦難的人間情景的;還有些詩是講神人阿列克謝的,講戰士伊凡的;還有關於大智大慧的瓦西莉薩,關於公羊神甫和上帝教子的童話。外祖母記得的童話、故事和詩歌,多得數也數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