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寓意對
為有犧牲多壯誌 敢叫日月換新天
《到韶山》
十、天文對
四海翻騰雲水怒 五洲震蕩風雷激
《滿江紅詞》
十一、人物對
祖龍雖死秦猶在 孔子名高實糟糠
《呈郭沫若同誌》
八 詩的句式
五言律絕共有四種句式,七言律絕共有六種句式,另外還有一種折腰句式,我們稍後再談。先談五言句式:
一、前一後四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李白《靜夜思》
二、前二後三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這種句式在五言律絕為最多。
三、前三後二
曉戰隨金鼓 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四、前四後一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七言句式:
一、前一後六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李白《望廬山瀑布》
二、前二後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 紅旗半卷出轅門
王昌齡《從軍行》二
三、前三後四
棠梨葉落胭脂色 喬麥花開白雪香
王禹《山行》
四、前四後三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蘇軾《題西林壁》(七言這句式句最通見)
五、前五後二
天遠樓台橫北周 夜深燈火見揚州
楊公濟《金山》
六、前六後一
野桃含笑竹籬短 溪柳自搖沙水清
蘇軾《新城道中》
下麵談談“折腰句”
什麼是“折腰句”呢?
黃牛峽靜灘聲轉 白馬江寒樹影稀
杜甫《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黃牛×——靜——灘聲——轉
白馬江——寒——樹影——稀
又如:
角聲交送千家月 野色橫分兩岸秋
南度遊《嶽陽樓》
角聲——交——送——千家——月
野色——橫——分——兩岸——秋
九、詩花出蕊
這裏談兩個問題:
一、雙聲疊韻
連續兩個字聲母相同,叫做雙聲。
韻母相同叫做疊韻。
律詩對仗要求雙聲詞對雙聲詞,疊韻詞對疊韻詞。
雙聲:
花環 聲母都是h
寥落 聲母都是l
疊韻:
滄桑 韻母都是ang
田園 韻母都是an
雙聲如春鶯翠啼 悠揚和諧
疊韻若玉珠擲地 鏗鏘悅耳
如果運用詩中必定貼切自然風韻盎然含蘊×永。
譬如:
田園寥落幹戈後 骨肉流離道路中
白居易
“寥落”如“流離”都是雙聲詞。
遠路應悲春晼晚 殘霄猶得夢依稀
李商隱
“晼”和“依稀”都是疊韻詞。
二、詩眼
句式牽扯到煉句的問題,詩眼牽扯到煉字的問題。詩本身是語言的精華,因此錘煉字句是關鍵,當然煉意是關鍵之關鍵。古人雲:“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這裏談煉“字”,所謂煉“字”就是指“詩眼”,而“詩眼”則是指每句詩中的動詞。
如:
春風又綠江南岸
王安石《夜泊瓜洲》
“綠”字便是“詩眼”,形容詞“綠”便成了動詞,“綠”成了詩眼。
據說王老先生在鑿這個“眼”時確實費了不少功夫,真是“日午悲吟到日西”起初是“過”字,又改成“複”字,繼而改成“到”字,還是不行,又改成“返”字,看看還不是那個味,最後錘煉成“綠”字,成功了!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我們可以想象到王相國當時汗流浹背伏案垂筆凝眸頓足的姿態。
又如:
《玉樓春》詞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觳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這首詩全詩的詩眼在一個“鬧”字,“鬧”字展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大地蒼翠的壯美景色,顯得詩高於畫,有身臨其境之感。但是北宋詞人宋祁盡管有這個“鬧”字,在文學史上也是鼠輩,就是這廝思想太鄙,文風不正,肯愛千金輕一笑?這個“”號就決定了宋君的文學命運。
十 詩家犯忌
詩家犯忌,最忌抄襲。
抄襲和模仿被詩家饑為“碩鼠之風”,我想如果杜老夫子在世的話,非勃然大怒,抱起拐杖把抄襲者打到洞庭湖裏喂王八不可。
毛主席說:“必須批判地繼承古代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提高”。就是說要寫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我們簡單談一下李白、杜甫這兩位著名詩人詩歌風格的形成和變化。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父親李客是個大商人,一生未曾出仕,家境富裕。李白自幼好學不倦,“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二十歲開始漫遊四川,巴蜀的壯麗河山,奇境名勝對他豪放性格、壯闊胸懷、詩歌浪漫風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響。二十五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至襄陽,下洞庭遊淮陽客汝海,複返安陸,北上太原,東抵齊魯,南下吳越,閱盡人間春色。
李白在青年時代就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想為祖國和人民做一番事業,而且不是追逐個人名利與一般隻追求官場生涯不同,“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像謝安那樣“起來為蒼生”。他對自己才能充滿著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之一)。當然,我們不能把李白的政治抱負和政治才能等同起來,有抱負是一回事,有才能又是一回事,李白在政治上沒有時機施展抱負,也沒留下任何政治論文,因此無法考察下結論,隻能說他是一個詩人,不能說他是一位政治家,但是無論如何,他的政治抱負和理想畢竟是可貴的,這些影響著他的風格的形成。
李白的一生是個悲劇,是一個優秀正直的知識分子,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文人在封建社會遭到反動勢力壓抑埋沒嫉妒、甚至迫害的悲劇。李白畢竟還是一位封建時代的進步才子。
這位才子想得誌,可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唐明皇、楊貴妃、高力士之流當然不能信任他,於是這個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將進酒)的才子最後拐走吳娃金陵子而拋棄相門女,“但願長醉不願醒”(將進酒)了。
我們再來談一談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藉襄陽,生於鞏(河南鞏縣)。祖父是武則天時代名詩人杜審言,母親又是清河崔氏望族,官僚世族家庭使他從小得到很好的藝術薰陶。
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杜甫二十歲時走出書齋,開始吳越一帶的遊曆生活,江南的秀麗景色,增強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充實了他的題材。
杜甫比李白穩重一點,所以最終謀到一個左拾遣的官職,33歲時在洛陽會見了44歲的李白,這兩位偉大詩人有著真摯的感情,杜甫為李白的風采和才華所陶醉,但又為李白鋒芒畢露的處世態度而擔憂,因而提出友誼的忠告“秋來相顧尚飄蓬,末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
但是一經“安史之亂”,這位曆經戰亂飽嚐民疾的老夫子也開始大罵了,什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此情最難述”;“三吏”、“三別”等名作也“出籠”了。境遇的艱難,生活的困苦,使老夫子漸漸覺悟,因而形成了沉鬱悲壯的風格。這位顛沛蹉跎的老詩人最後竟死在到漁陽的一條破船上,遭到了遊屍七十多天的“冷祭”。毛主席在視察成都時也曾到成都郊外杜甫草堂參觀,在杜甫詩集書櫥前久久凝視,感慨道:“是一部政治詩”,給予這位詩人很高的評價。
另外談談律詩的犯忌。
一、忌雷同
所謂“雷同”就是指中間兩聯的對法相同,詞性相同,句式相同。
二、忌上尾
所謂上尾就是指押韻重複諧音韻重複。
三、忌合掌
所謂合掌即中間兩聯中的一對聯意見相同或相近。
三、忌同字
一首律絕中不準用重字。
四、忌虛字
不準用虛詞歎詞。
如:之 哉 乎 也
五、忌古字
就是不能用《詩經》《楚輝》一類中過時的字或詞。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博學”,總喜歡從故紙堆裏摘出一些沒有生命的發了黴的僻字,跟捧金子似的捧著。連甲骨文恐怕都不放過,殊不知這樣弄巧成拙,既耽誤讀者精力,又影響詩的意境風味。仿佛他才是天底下唯一的大家。
六、忌僻典
中國北宋文壇上有一股歪風,以黃山穀陳師道為首的江西詩派,專門搜尋僻典,滿詩皆是,都成“詩謎”了。
宋初真宋景德年間西昆詩派更有歪的,重對偶,尋僻典,主妍織,捉迷藏,把詩全給毀了。
這是一股唯美主義形式主義的歪風斜氣,必須予以追討。
如:
淚
楊億
錦字梭停掩夜機 白頭吟苦怨新知
蘇蕙 卓文君
誰聞隴水回腸後 更聽巴猿拭袂時
《隴頭歌》《三峽歌》
漢殿微涼金屋閉 魏宮清曉玉壺欹
《陳阿嬌》《薛靈芸》
多情不待悲秋意 隻是傷春鬢已絲
這哪裏是詩,意用了六個典故,不過是用“淚”作謎底罷了。
毛主席詩詞在這方麵樹立了光輝的樣板。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雲飛,常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
這首詩的形象非常壯麗,隻用了一個典故,但是非常流暢自然,顯得清新宛然。
空中飄著白白的雪,一對仙女娥皇女英披著紅霞,乘著輕風從蒼翠的峰巒上翩翩降下……詩中有畫。
一首詩中典故最好用一個,甚至不用,多至兩個足矣。
又如:
登盧山
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
關鍵是詩腳的“問”號。
這首詩除了“冷眼”、“熱風”來自魯迅的詩文外,大概隻用了一個典故。就是最後兩句,用了東晉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詩並記》。陶淵明對現實不滿辭官務農,塑造了一個“世外桃源”,夢想“春蠶吐長絲,秋熟靡王稅”、“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理想社會,實際上就是中國的“鳥托邦”。
忌豔詞
上節講了,詩家忌堆砌僻典,也忌豔詞,所謂豔詞就是堆砌詞藻。一首詩中有一兩個形容詞就可以了,不要堆砌那些沒有生命的詞句。
七、忌囉嗦
詩句要求清新精煉,在律詩中,寧肯把排律的素材縮成絕句,決不可把絕句的素材拉成排律,寧肯把七言縮寫成五言,不可把五言拉長到七言。
八、忌直率
律詩是一種古體,和民歌有區別。需要含蓄一些,不要像白開水一樣。毛主席說:“沒有思想的作品是有毒的作品,沒有藝術的作品是沒有力量的,我們要反對標語口號式的傾向”。
九、忌晦澀
律詩又要求忌晦澀,需要明朗一些,實際上是含蓄和明朗的辯證統一。
十一 文園小瞥
想簡單談點古文,賦、古風、詞、曲和章回小說及外文詩。
一、古文
自先秦以來古文分為兩大流派,一為曆史散文,一為政治散文,後來又增至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曆史散文:見春秋左丘明《左傳》西漢劉向《戰國策》
哲學散文:見戰國荀況《荀子》韓非《韓非子》
抒情散文:見北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敘事散文:見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附:
嶽陽樓記
北宋 範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製,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囑與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帶。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日不開,陽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懷讒畏饑,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傾,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耀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籲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賦
一種半詩半文體,在漢代大倡,以後賦風大衰,但遺風尚存。
我國最大賦家是漢景帝時司馬相如,主要作品是《上林賦》、《長門賦》另外漢文帝時的賈誼,作品為《吊屈原賦》、《鵬鳥賦》,另外楊雄、班固等也是作賦能手。唐代杜牧有《阿房宮賦》,宋代蘇軾有《前赤壁賦》,歐陽修有《秋色賦》,曹雪芹有《紅樓夢》中賈寶玉吊晴雯的《芙蓉諫》也是一種賦文合體。這裏就不舉例了。
二、古風
古風又稱古體詩,主要特點是:
1.不但可以用平韻,而且可以用仄韻,又可以換韻
2.用韻較寬,不受韻書限製
3.不拘平仄
4.不拘對仗
5.不拘字數
附:
春 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桃源行
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 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 行盡青溪忽值人
山口潛行始隈奧 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 近入千家散花行
樵客初傳漢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鬆下房隴靜 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信客爭來集 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 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 更問神仙逐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 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誰聞見 塵心末盡思鄉縣
山洞無論隔山水 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 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隻記入山深 青溪幾度到山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 不辯仙源何處尋
三、詞
詞是詩的發展,所謂詞是由唱詩而來的。詞牌是詞調的名稱,所謂詞調就是包括詞的字數,韻數以及平仄格式。凡舉一首詞為例,說明字數抑韻的地方,以及某字可平可仄等,叫做詞譜。
一首詞往往有許多詞譜,詞比詩要求嚴格,詞的字數韻數平仄都是固定的,詞人依照詞譜填詞。
1.詞牌
詞牌不是詞的題目,詞可以沒有題目,如果有題目,隻注在詞牌以下,詞牌很多,多至幾百種,如《憶江南》《虞美人》《沁園春》《滿江紅》《漢宮秋》《雲州歌頭》《卜算子》《八聲甘州》《釵頭凰》《蝶戀花》《念奴嬌》《風入鬆》《憶秦娥》《南鄉子》《玉樓春》《采桑子》《南歌子》《踏莎行》《青門引》《蘇幕遮》《天仙子》《漁家傲》《朝中措》《雨霜鈴》《望海潮》《憶常京》《桂枝香》《定風波》《江城子》《水調歌頭》《水龍吟》《滿庭芳》《青玉案》《鵲橋仙》《賀新郎》《一剪梅》《醉花陽》《武陵春》《秋波媚》《夜遊宮》《摸魚兒》《永遇樂》《揚州慢》《雙雙燕》等。
詞牌都有來曆,因為最初是唐代樂工唱的,經過刪改成為長短句,所以一般都取所唱名詩當中的三個字或四個字作為牌名,如《西江月》《蝶戀花》也有其它緣故的,如《沁園春》根據漢平帝女兒沁水公主林園得名,《卜算子》根據唐初駱賓王吟詩算卜,人稱“卜算子”得名,《念奴嬌》根據唐代歌妓念奴得名。詞牌也可自創,趙樸初先生(同誌,地下黨員,馬克思主義者)就自創了一些有新鮮內容的詞牌。
2.詞闕
詞一般分上下兩闕,如《滿江紅》《念奴嬌》,也有三闕乃至四闕的,最早的詞是一闕的《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
3.詞韻及其它
詞韻最嚴是依照詩韻,最鬆是押“拚”音韻。但有的詞牌要求必須押仄韻,如《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 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 猶末雪 臣子恨 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嶽飛
這首詞是仄韻到底的。
4.詞的對仗
有些詞中要求對仗,如嶽飛這首《滿江紅》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對“八千裏路雲和月”“壯誌饑餐胡虜肉”對“笑談渴飲匈奴血”。
5.詞的平仄
詞的平仄實際上是詩的平仄的擴大和縮小。
6.詞的重疊
有些詞要求有固定重疊。
如:釵頭鳳
陸遊
紅酥手 黃藤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 歡情薄 一杯愁緒 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悒鮫峭透
桃花落 閑池閣 山盟雖在 錦書難托
莫莫莫
這是陸老夫子懷念其表妹唐婉的一首佳詞,妙哉!
又如: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蜀安居士不愧是女中才魁!
四、曲
散曲是民間詞的發展,本是民間歌謠,因為是配合樂器按譜歌唱的,所以叫作“曲”,曲調用之於戲劇,配以鑼鼓稱作劇曲,用於抒情寫性,合樂清鳴,稱為“散曲”,亦名“清曲”。
曲有曲牌,也有曲譜。如《四塊玉》《金字經》《夜行船》《喬木查》《落梅風》《撥不斷》《天淨沙》《紅繡鞋》《山坡羊》《叨叨令》《滾繡珠》等。
附:天淨沙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五、章回小說
小說文學從六朝至怪至唐代傳奇又至宋代話本到明清壓倒詩詞曲劇,出現繁榮趨勢。主要特征是章回分述。
如:吳承恩《西遊記》,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許仲琳《封神演義》,蘭陵笑笑生《金瓶梅》,馮夢龍《三言》,淩蒙初《兩案》,曹雪芹《紅樓夢》,吳敬梓《儒林外史》,李汝珍《鏡花緣》,石玉昆《七俠五義》,曾樸《孽海花》等,《紅樓夢》是古典小說的高峰。
十二 詩窗窺月
我寫此小冊部分也是參考此書,但綜合了部分專家的部分觀點。我的所為隻是將諸位前輩的汗水收聚了一點,當然裏麵也有我的汗水。我不是什麼詩詞專家,在文壇上隻是一個艱苦攀登的小卒,但為了社會主義祖國的文藝繁榮,我甘願當這個“小卒”。
由於水平和古典文學修養有限,書中論述難免有錯誤,尤其是論述方麵,懇請批評指正為盼。
我的汗水主要表現在對仗和押韻上,有些觀點現在看來不一定那麼合適。
一九七二年寫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