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
看過德國足球隊比賽的人應該都注意到了,這個被稱為“日耳曼戰車”的球隊,頻頻在世界級的比賽中問鼎冠軍,可整個球隊裏卻難以找出一個技術超群的個人球星。
一位世界著名的教練說:“在所有的隊伍當中,德國隊是出錯最少的,或者說,他們從來不會因為個人而出差錯。從單個的球員看,他們是不完美的,德國隊是脆弱的。可是他們11個人就好像是由一隻大腦控製的,在足球場上,不是11個人在踢足球,而是一個巨人在踢,對對手而言那是非常可怕的。”
全隊擰成一根繩子,發揮團隊的最大力量——這就是德國隊的秘訣!
企業也是如此,企業是一艘巨大的航母,每一個員工都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艘航母能否朝著企業的預定目標前進,實在是有賴於全體員工的精誠合作。隻有每一個員工的力量都保持一致,企業前進的利箭才會以無堅不摧的力量射中靶心。
井深大剛進索尼公司時,索尼還是一個隻有20多人的小企業。但老板盛田昭夫卻對他充滿信心地說:“我知道你是一個優秀的電子技術專家,就像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一樣,我要把你安排在最重要的崗位上——由你來全權負責新產品的研發怎麼樣?希望你能發揮榜樣的作用,充分地調動其他人。你這一步走好了,企業也就有希望了!”
“我?我還很不成熟,雖然我很願意擔此重任,但實在怕有負重托呀!”雖然深井大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但是他還是知道老板壓給他的擔子有多重——那絕對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能應付得過來的。
“新的領域對每個人都是陌生的,關鍵在於你要和大家聯起手來,這才是你的強勢所在!眾人的智慧合起來,還能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呢?”盛田昭夫很有信心。
井深大一下子豁然開朗:“對呀,我怎麼光想自己?不是還有20多名員工嗎?為什麼不虛心向他們求教,和他們一同奮鬥呢?”
他找到市場部的同事一同探討銷路不暢的問題,他們告訴他:“磁帶錄音機之所以不好銷,一是太笨重,一台大約45公斤;二是價錢太貴,每台售價16萬日元,一般人很難接受,半年也賣不出一台。您能不能往輕便和價格低廉上考慮?”井深大點頭稱是。
然後他又找到信息部的同事了解情況。信息部的人告訴他:“目前美國已采用晶體管生產技術,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非常輕便。我們建議您在這方麵下工夫。”他回答:“謝謝。我會朝著這方麵努力的!”
在研製過程中,他又和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團結合作,終於一同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在1954年試製成功日本最早的晶體管收音機,並成功地推向市場。索尼公司由此開始了企業發展的新紀元!
井深大深深地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從這次的成功經曆中,井深大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
當你成為團隊中的一員時,“我”就變成了“我們”。你必須合棄部分的自我,整個團隊才有茁壯成長的可能。
在團隊中,除了要讓每個人都有自我成長、達到目標的機會之外,也要讓整個團體為設定的遠景目標而努力。如此一來,便能達成個人和團隊的“雙贏”。
一滴水隻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才能掀起滔天巨浪。同樣,一個人也隻有融入團隊才能生存成長。放眼一流的工作團隊,他們之所以會出類拔萃,無非是他們的成員能拋開自我,彼此高度信賴,一致為整體的目標奉獻心力的結果。
借助他人力量攀登工作高峰
作為團隊的一員,隻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團隊中,借助他人的經驗與智慧,才能發揮個人的全部力量,才能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不管你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還是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都不要忘記這樣一句話: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成功,讓更多的人幫助你成功,這是一種高效的社會智慧。
古代的智者無不千方百計地借用民力、借用別人之力以成其事,這樣的例子多得數也數不清。我們先來看一則和尚巧借民力的例子。
江西大餘縣境內有座雄山,山上有處飛瓦岩。說起飛瓦岩的得名,來源於一則曆史故事。
相傳當初和尚們在這山上建造寺院,需要木料和磚瓦。木料好解決,滿山都是大樹,可就近砍伐。但是磚瓦卻需要從山下運來,可人手缺少,實在讓和尚們犯了難。後來,一個聰明的和尚想了一個借力的主意,先讓人把需要的磚瓦堆積在山下,然後四處宣揚,說自己擅長飛瓦砌屋,不用工匠,磚瓦便會自動飛起來把房蓋好。聽到的人半信半疑,都想當麵看個究竟。到了約定的那天,山下聚積了數千人。可是磚瓦還堆在山下,幾個和尚正在懶洋洋地挑磚瓦上山。觀眾們為了早一眼看到和尚飛瓦,都爭著幫忙搬運磚瓦。人多手快,不一會兒,堆積在山下的磚瓦便被搬到了山上。搬完磚瓦,大家都選好位置等著看和尚作法。那和尚出來連連施禮,說:“剛才作法已經完畢,磚瓦不是已經‘飛’上山來了嗎?”大家一聽被戲弄了,雖有些不快,但都佩服和尚的智慧,就當是積德行善了。這事傳揚開去,人們便把此地命名為飛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