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活動。
通常情況下根據人們的行為方式與生活習慣,依據人體體能消耗的極限時間點,以居住點(居住點一般指在城市居住的位置)向外延伸不超過50千米範圍,一般不過夜,或不在野外露營,稱為近郊活動。
活動特點:人在這個範圍內活動,一般由於對地域情況比較了解,心裏不發慌,自救或得到救助的困難小,比較輕鬆、自然,危險性小。
明確為什麼去?去野外活動,總應該知道要幹什麼去吧。近郊活動一般要離開居住地半天或一天,要問一問自己幹什麼去?是爬山?是玩水?是抓螞蚱?是抓蛐蛐?是收集奇石?是踏青?是散步?是采摘?是挖野菜?是拍照?是探訪古跡遺址?是采集植物標本?是探險?是考察?是看雪?是祭奠祖先?是植樹……確定了目標以後,根據不同目的進行相關準備。
準備事項:近郊活動距離近,一般當天能返回,地域情況也不是很複雜,不必要進行煩瑣準備,在準備上應突出重點與實用,以保證活動安全。
要牢記一個原則,無論多麼簡單的準備,也不可忽視關鍵的問題,任何小的疏忽,都可能會給你帶來很大的麻煩。
(1)著裝準備。根據季節不同,選擇適合外出活動的衣物,特別是鞋子要選好,不能麻痹大意。
(2)確定出行方式。根據交通與道路情況,確定是乘火車、乘公共汽車、輪船、自駕車、騎自行車,還是徒步。
(3)計算時間。時間是保證近郊活動順利、安全的關鍵,應做到有計劃,有彈性,寬鬆、銜接合適,不能太緊張,以免忙中出錯。要把握一個基本規律,返回時長一般是前往時長的1.5倍。因為一般情況下,剛出門時體力好,精力充沛,天色好,時間緊湊點好,返回時體力消耗大,天色已晚,時間不能太緊,要留出前往時間的1.5倍的時間。
(4)概略路線圖。為了安全,最好準備一份概略路線圖,路線圖可以是正規的旅遊圖,也可以是自己繪製的草圖,一般要畫出距離、路線、公路、小路、危險點、河流與水域、容易發生災害的地點、急轉彎、坡道、樹林、鄉鎮、村莊、醫院、衛生院、派出所、公共汽車站、火車站、碼頭、加油站、商店、水庫等。
(5)食物準備。根據近郊活動時間,要預先準備好飲水、食物,保證體能需要。如果需要野外“埋鍋造飯”、飲用熱水,應預先準備好簡易炊具與熱源。
(6)醫療保障。即便認為近郊沒有危險,也要在醫療保障上有所準備,如止血藥、防蚊蟲藥等。
(7)通信保障。近郊活動一般距離居住地較近,把普通的通信設備準備好就足夠了。
預想危險:凡事預則成,不預則敗。近郊活動也不能大意,要預想危險,如摔傷出血怎麼辦?骨折怎麼辦?發生車禍怎麼辦?被動物咬傷怎麼辦?被東西紮傷了怎麼辦?
為了保證安全,近郊活動也要進行認真準備,不要認為距離家不遠,情況比較了解,就倉促外出活動,以免發生意外。
遠途活動。
為了安全,最好準備一份概略路線圖,路線圖可以是正規的旅遊圖,也可以是自己繪製的草圖一般是以居住點(居住點一般指在城市居住的位置)向外延伸50千米以外的一切地域範圍,通常需要過夜,或露營野外,稱為遠途活動。
活動特點:人在這個範圍活動,由於對地域情況了解不多,情況變化大,自救或得到救助的困難大,危險性增大。
明確為什麼去?遠途活動一般離開居住地比較遠,任務要明確,時間要計算好,而後進行相關準備。
準備事項:遠途活動距離遠,情況不明,甚至需要野外休息、野外露營,取暖與防暑,由於地域情況變化無常,必須要進行認真而充分的準備。
(1)著裝準備。遠途活動是很重要的事,準備不充分,對生命安全會構成極大的威脅。一要根據季節準備;二要根據氣溫準備;三要根據停留時間長短準備;四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準備;五要根據活動性質準備;六要重視鞋子、手套、圍脖、帽子、遮陽鏡準備。
(2)帳篷準備。如果需要露營,應該預先根據人數選擇好帳篷,帳篷應該具備防水、防風、防寒、防潮濕、防蚊蟲侵害、防紫外線、防高溫等功能。
(3)確定出行方式。通常采取乘火車、乘公共汽車、乘輪船、自駕車、騎自行車、徒步的方式,各有利弊,需要分類準備。
(4)計算時間。目的地確定後,從出發點到目的地距離有多遠,計算出總時間來,而後根據行動方式,分段計算出時間,停留時間,做到心中有數。
(5)精確路線圖。遠途活動風險大,要準備好兩份圖,一是國家印製的地圖(旅遊圖),從宏觀上了解活動地域;二是自己繪製行動圖,要準確畫出行進路線,休息地點,露營位置,分段道路情況,準確標明危險點、河流與水域、容易發生災害的位置、急轉彎、坡道、樹林、城市、鄉鎮、村莊、醫院、衛生院、派出所、公共汽車站、火車站、碼頭、加油站、商店、水庫、遺址等。
(6)食物與飲水準備。遠途活動時間長,必須要充分準備好飲水與食物。根據在外停留時間,按照每日、每人的基本需求標準準備,馬虎不得,如果體力許可,可以多攜帶1日的食物與飲水。另外,應該把沿途能補給的地點標注出來,把村落分布位置也標注準確,以備急需之用。
(7)掌握野外“埋鍋造飯”的技能。遠途野外活動,一般要“埋鍋造飯”,應預先學習挖灶、取火,掌握簡易烹飪的知識。
(8)醫療保障。遠途野外活動危險性大,充分的醫療健康保障十分必要,根據活動地域情況,攜帶好常用與急救藥品、解毒藥、簡易醫療器材,不要嫌麻煩。特別是應預先對活動地域、沿途路線進行疫情調查,預先采取免疫措施。
(9)通信保障。遠途活動距離居住地比較遠,建立與“大本營(家)”的暢通聯係是關鍵,所以應預先留一個備用的通信設備。另外,要準備一些紙張、筆、塑料瓶等。
(10)準備防禦武器與工具。遠途野外活動遇到各種危險的幾率大,要準備好防禦武器,如木棒、多用途手杖、照明設備、火種、望遠鏡、繩子、滑輪、防蚊蟲噴霧罐、哨子、鞭炮、發光彈等。
遠途活動危險性大,不確定的因素多,必須要按照野外生存的標準進行認真準備,寧多勿少,不能當兒戲。
獨自活動獨來獨往的野外活動是人們向往的一種生活,很有古代俠客的感覺,不僅需要豐富的野外生存知識,還要有很強的目的性,不是大多數人能接受的。
活動特點:獨自外出活動短則1日,多則數日或數周,活動範圍難以確定,目的地變化快,危險性與複雜性混合在一起,神秘感突出,遇到危險與困難時沒有人與你商量,完全自己決斷,需要較強的心理素質。
明確為什麼去:單獨在野外活動,更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是觀察大自然,還是研究具體問題?是散心,還是無目的的行走?
確定時間:獨自在野外活動,雖然沒有人管,但要記住人是有家的,是有親人的,是有事業的,不能總在野外“飄著”,玩累了,總要回家的,因為家裏的親人惦記著你、思念著你。在家裏你有角色,要承擔你的責任,不能以玩為主。一般情況下,獨自野外活動不宜超過7天。因為7天是生命安全的一個“紅線”,在無法得到任何救援的情況下,超過了7天,安全狀況就很難預測了。
準備事項:獨自活動應先確定活動範圍,確定天數,而後根據季節、天氣、地域特點,進行周到而細致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