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序言(1 / 1)

給作文一雙靈魂的眼睛

一次,我去北方開講座。講座結束後,兩個紮著辮子的女同學追出來讓我簽名,並笑著對我說:“陳老師,你講得真好,我們以前都隻是很隨意地寫作,或者是命題式硬性寫作,從來都不知道,作文是有生命、有靈魂的。”我示以微笑的感謝,然後告別了她們。

作文,不就是一篇普通的文章嗎?它怎麼會有生命、有靈魂呢?

盈盈自然間,一株草,不自歎,不自憐,感受著微風的呢喃,沐浴著陽光的溫暖,享受著周圍那姹紫嫣紅的一切。可是,在擁有這些美好之前,沒有人會知道,它需要在黑暗的土壤裏熬過那些寂寥而又殘忍的時光,積聚破土而出的力量。一株柔嫩的小草,讓你讀懂了人生的真諦——曆經黑暗,擁抱陽光。

惠風細雨中,兩棵樹,沒有悲歡的姿勢,站成永恒。它們共同承受寒潮、風雨與霹靂;它們共享霧靄、流雲與虹霓,它們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兩棵卑微平凡的樹,承載了讓人感動與驚歎的情感。它們仿佛紮根於你的心靈之上,永不凋謝。

於一株草中,我們見到了人性的光芒;於兩棵樹中,我們見證了生命的奇跡。所以,作文中的一草、一木、一葉、一花,都應該是有生命的:或可見證於美,或可歌頌於愛,或可融入智慧與哲理。

有生命的作文,需要我們擁有一雙靈魂的眼睛,用心去感悟生活,用心去抒寫人生,用心去描摹世間的萬般感動。所以,一篇作文就應該蘊涵生命的智慧、人生的感悟或溫暖的情感。情感、哲理與智慧,三者結合,就是一篇文章的主旨和靈魂所在。

正如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他的文章中寫道:寫作可以分為幾個等級——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到處搜集華麗詞句,然後生搬硬套在一起,缺乏主旨思想;好一點的文章就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讓讀者知道了你寫文章的目的;最好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種生命,一顆心靈,一種智慧。

所以,不論是生活創作,還是考場作文,我們都應該貼近心靈、貼近生命地寫作。尤其是考場作文,我們更應該在“立意”上下工夫。“意”深而“蘊”遠,是考場作文的大前提,也是其閃光點所在。如命題作文“聲音”,如何立意?一般考生肯定會將其理解為平時生活中的聲音,或是音樂聲,或是父母那深深的教誨聲,甚至是環境噪聲。寫尊重自然的主題,這些都可以,但我們還要進一步挖掘,在“聲音”前麵加上“生命”、“心靈”或“人生”等定語,如“心靈上的聲音”或“生命中的聲音”。這樣的聲音怎麼會和生命或心靈有關?可以是一種特殊的聲音,讓你懂得了一份親情之愛,或讓你明白了生命中的哲理。可是,一開始,你根本不懂得如何欣賞這樣的聲音,甚至會排斥它。如此,逆勢蓄意,欲揚先抑。最後,這樣的聲音,仿若天籟,源遠流長。

再如材料命題式或材料話題式作文,我們都可以用靈魂的眼睛,用敏感的心去閱讀材料,從生命、人生或心靈的角度,挖掘出材料的新意及內涵,進行命題或話題寫作。如此,一篇作文的立意便八九不離十了。記住,當你能習慣性地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任一景物、任一事件,並且有自己的評價時,你的心就圓融了。一顆圓融與悲憫的心,就是一雙可以讀懂生命、透析靈魂的眼睛。

這套作文書共分兩本。第一本是《中考作文有一套》,主要從生活創作的角度,講述了各類考場文體的寫作方法與技巧,顛覆了傳統作文的講解模式,形式生動新穎、別具一格,能迅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讓他(她)們覺得作文其實是一種心靈的呐喊聲,並沒有被貼上枯燥與乏味,甚至是“難”的標簽。可謂一書在手,作文不愁。第二本是《高考作文有一套》,結合曆年高考作文題目,進行命題思路和題型變換分析。本書立足於2011年的時事材料,從寫作技巧、立意審題、材料運用和思維轉換等角度來分析作文。這是一本新穎實用,可操作性非常強的作文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衷心祝願廣大中學考生能在2012年中考、高考中取得佳績,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