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強國通過擁有世界級的本土汽車企業來體現。這些企業,擁有優秀的品牌和有競爭力的產品,掌控關鍵的核心技術並在世界範圍內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國家擁有以本土企業為主的,掌控核心技術的完整的供應鏈體係。

也就是說,汽車強國取決於本土車企在世界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而不是本土市場的大小。例如2012年韓國國內市場不過150多萬輛,然而韓係車企卻在全球銷售了近820萬輛汽車,這是其汽車強國地位的有力證明;而中國盡管現在擁有超過2000萬輛的本土市場,但由於本土車企還不強大,依然不是汽車強國。

以上是汽車強國的基本判斷,但這隻是“結果”,而非“原因”;隻是定“性”認定,而非定“量”分析。那麼,如何量化一國的汽車產業實力在全球所處的地位?一國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的汽車強企、建設汽車強國應該從哪些方麵入手?國家與企業應該怎樣互動?國家和企業各種維度不同的努力又應該如何把握,其結果如何,怎樣評價?

準確回答這些問題的前提,在於進一步細化確定構成汽車強國的各個基本要素,建立科學係統的汽車強國評價指標體係。

對於汽車產業而言,要建立這樣的評價體係並非易事。汽車產業是一個高度複雜的係統工程,不僅產業鏈條長、涉及領域廣、相關要素多,而且這些因素彼此之間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製約。既有國家因素,也有企業因子;既需資金及管理,更需技術支撐。

將影響汽車產業的諸多紛繁因素梳理提煉,形成汽車強國建設的若幹核心要素,是深刻理解汽車產業的前提,更對建設汽車強國提供參考和指引。

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進行了建立汽車強國評價指標體係的初步嚐試。對評價指標的甄選確立了以下三條基本原則:

一、代表性。汽車產業紛繁複雜、涉及廣泛,評價指標體係必須能夠覆蓋汽車產業及其相關的各個方麵,充分代表做強汽車產業所需要的關鍵要素,盡可能做到舍此無他。說得更具體一些,即在我們的評價體係裏,任何一個指標不強,汽車產業都無法做強。

二、獨立性。影響汽車產業的要因繁多,很多要素彼此之間又相互影響。但是關聯度過大或者重合度過高的要素顯然不宜分列為不同的指標。因此所選取的指標必須能夠代表某一方麵或某一領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任何一個指標都不能被其他指標所替代,從而以盡可能少的指標來描述一個國家汽車產業的強弱。

三、指導性。我們建立評價指標體係不在於簡單地為各國汽車產業排名,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將影響汽車產業做強的相互關聯的各種因素及其關係梳理清楚、闡述明白,借鑒國外汽車強國的發展經驗,找出中國汽車產業不強的症結所在、差距幾何,從而為中國做強汽車產業指引方向、描繪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