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記起了一個人(1 / 1)

在人頭攢動的大街上,猛然一頭撞上了一個人,一抬頭卻發現對方竟是舊日的同學。這種偶遇,給平淡生活太久之後的我們帶來了一種意外的驚喜。

秋天的街頭,梧桐的落葉和汽車的嗚叫以及喧鬧的人聲,一下子從我們眼前淡隱了,兒時的種種頑劣和童稚,自然從久遠歲月的那一頭閃了回來。他和我同時在一所小學啟蒙的。那所小學,在一個叫桃花井的居民區。學校很小,西向是校門,東、南、北三麵是紅瓦的平房,大約上十間教室,中間是一塊長方形的空坪。整個學校比一個足球場大不了多少。

我們的班主任姓楊,是一位胖胖的老太婆,那張彌勒佛一樣的臉上,架著一副黑框的圓眼鏡。她上我們的語文課,讀課文時,眯著眼,大聲而又輕柔,以至我總是因為太關注她的眼鏡,而忘了她在講些什麼。“啪!”這時,一聲脆響從講桌上傳來。“鬼崽子,聽課不認真,盡打野(分心)!”接著,我被她揪到黑板前,“默寫品德的德字!”對剛讀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德”字並不容易寫。我寫不出,她便讓我回到座位上,然後,揮起手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極大的“德”字,轉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記住,‘德’字的左邊是二個人,右邊是十、四、一、心,曉得啵?要記得哪!就是眉毛上麵打十二個坨也要記得!”日子長了,我們才知道,“眉毛上麵打十二個坨,也要記得”是楊老師的口頭禪,每當她強調什麼事,總是這樣說。

楊老師看起來很威嚴,實際上溫和慈祥。到“六一”前夕,她動手用厚紙片做了許多臉譜,用黑墨水描出眉眼和頭發,有的畫成娃娃,有的畫成老太婆、老頭子。然後用剪刀在眼部剪出兩個小洞。我們把臉譜戴在頭上,在操場上相互追逐、嬉戲,高興得手舞足蹈。她呢,一邊用手裁著紙殼子,一邊笑著說:“莫急,慢點跑,小心摔倒。”她那頭黑發中夾雜著的銀絲,在夏日的陽光裏,顯得特別醒目。

“你還記得第一次少先隊日的演出嗎?”老同學興致很高,“要不是楊老師,你就出盡洋相羅……”

“怎麼不記得呢,那一次學校搞彙演,正好來了參觀的客人,我被喊去獨唱。還沒上台,背帶褲的扣子掉了,我摟著褲子,上去也不是,不上去也不是。要不是楊老師從針線包裏掏出針線,迅速給我釘好扣子,我真會出醜……嘿,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居然也記得這麼清楚。”

楊老師一直把我們送到三年級,我們的眉毛上沒有打一個坨,卻認得了好多字,比如,知道了“贏”字是由亡、口、月、貝、凡組成。她呢,又去當一年級新生的啟蒙老師了……

我們就這樣,站在商店的門口,談起了楊老師。不知楊老師是否知道,二十多年後,在繁華城市的街頭,有兩個年輕人正在滿懷真情地談論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