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借道、種道、尋道(2 / 2)

能夠走過九十,自然有其可取之處,必然不能與一半相提並論,借鑒,也是借道,借來的,雖然不是自己的,但可以加以運用。

借道不是種道

借來的終究會化作自身之道,而種道,則是別人的道種道了自己的身上,遵循了別人的步伐,沒有了自己的道,隻能跟在別人身後。

或許,有一些天資卓越之人可以說在走上別人的道路,並且走到了先人走到的盡頭,前麵已經沒有了道,那麼,就需要自己去開辟。

想要在先人的基礎上開辟出別人的道,難。

借道,是走自己的道,這一步,起步難。

種道,是走別人的道,這一步,終點的抉擇,難。

借道,種道,隻是一個起點一個終點,更難得,是尋道,去尋找一條真正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獨有之道,這才是真正的道。

莫問天合上了這本書,這是這裏唯一一本以書籍狀態存在,而非玉簡記錄的典籍,但這也僅有前半部分,似乎後半部分已經殘失。

此書《問道》看起來已經有著相當長久的年月,隻是依舊嶄新,那金黃色的書頁,歲月似乎也隻是留下了一絲絲的滄桑厚重之氣,至於其他的腐朽、破敗,並沒有留下絲毫。

隻有薄薄的幾頁,卻是蘊含著讓人難以理解的無上道義。

莫問天花在這本《問道》之上的時間,比起其他的時間都要多,每一字,每一句,都在不斷的鑽研,瘋狂的研究,他知道,這本書中記載著的是一種他現在還不能夠完全體會的道。

如果他能夠理解,如果他能夠將這《問道》之中的意思全部理解透徹,他相信自己一定會有天大的收獲。

字麵的意思很是明了,但字裏行間,誰能夠完全的去透徹的讀懂其中真正的含義。

看完這本《問道》莫問天不由感到唏噓,不得不對莫家先祖佩服有佳。

隻是,當他將這本書中的話語在講解的時候,詢問出來,卻是惹的導師都是一愣,張大了嘴巴,想要說,卻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

最後隻能搖頭歎息之間,“這是莫家最精華的一本典籍,雖然隻有半篇,但僅僅這半篇,隻有莫家先祖理解了其中真諦,後背之人,無人能觸及其真諦一二。”

聽著導師的話,莫問天反倒是沉默了,沒有繼續去追問,而是自己心中暗自點頭。

他不知道莫家先祖到底什麼境界,但是從這話語之中的意思不難看出,這典籍,或許不是莫家先祖所著,隻是偶然得之。

這成了他每天的必修之一,剩餘的時間則還是去藏書閣,不斷的閱覽群書,不斷的豐富自身的不足。

他並不著急著提升自己的修為,他缺少的是對於整個修真界的了解,對於各種千奇百怪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