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卜死後,一個名叫阿布·瓦立德的國際恐怖分子立即接替了他的職務,擔任“基地”和“穆斯林兄弟會”駐車臣的代表。同阿塔卜一樣,瓦立德也是狂熱的宗教極端分子,也曾在阿富汗基地受過嚴格的恐怖訓練,精通爆炸技術。據俄安全部門透露,2002年10月的莫斯科人質事件和2004年莫斯科地鐵爆炸案,可能都與此人有關。
2004年9月24日,俄羅斯北高加索反恐管理局地區行動指揮部發言人沙巴金宣布,在這之前,即本年4月,瓦立德已在一次特別行動中被俄羅斯特工處死。很快,阿塔卜創建的國際恐怖組織——“魔鬼支隊”又物色了新的頭目。
三、炸死揚達爾比耶夫
杜達耶夫任車臣總統時,揚達爾比耶夫擔任副總統,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1996年,杜達耶夫被俄軍導彈擊中身亡,揚達爾比耶夫成為代總統。1997年1月,俄聯邦政府同意車臣舉行總統大選,躊躇滿誌的揚達爾比耶夫和巴薩耶夫滿以為人心向背,誌在必得,但出乎二人意料之外,他倆都輸給了調門較他倆低、政治上較為溫和的馬斯哈多夫。於是,心高氣傲的揚達爾比耶夫拒絕與馬斯哈多夫合作,成為反對派的掌門人之一。
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後,揚達爾比耶夫從車臣逃亡而出,赴著名恐怖集團塔利班控製的阿富汗,以車臣政府的名義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開辦了“車臣駐阿富汗大使館”,並在另一城市坎大哈開設了“車臣領事館”。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反恐部隊進攻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權,揚達爾比耶夫倉皇出逃,幾經輾轉,流亡到中東卡塔爾,與國際恐怖分子和伊斯蘭極端分子狼狽為奸,沆瀣一氣,為車臣非法武裝募集資金,購買武器,培訓恐怖人員,矛頭直指俄羅斯。2001年年底,俄羅斯將揚達爾比耶夫列為流亡在境外的頭號恐怖分子,通緝捉拿。
2003年,應俄羅斯政府要求,聯合國將揚達爾比耶夫列入了與國際恐怖“基地”組織有聯係的恐怖分子名單之中,美國也將其納入了應該實施經濟製裁的國際恐怖分子之列。但是,俄羅斯引渡揚達爾比耶夫的要求,仍然遭到有關國家的拒絕。
2004年2月13日中午12時45分,揚達爾比耶夫、他13歲的兒子,以及兩個保鏢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遭到炸彈襲擊,兩個保鏢當場被炸死,揚達爾比耶夫身負重傷,送往醫院搶救,不治身亡,他的兒子也身受重傷。
卡塔耳半島電視台立即對此事做了詳細報道。據稱,當天揚達爾比耶夫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北郊高尚社區阿爾——達發納的一家清真寺做完祈禱,乘車離去,汽車剛駛出300餘米,預先藏在汽車裏的炸彈就被引爆,巨大的爆炸力將他那輛強勁有力的越野車炸得麵目全非,揚達爾比耶夫一行遭此厄運。
俄羅斯外國情報局發言人鮑裏斯發表聲明,稱揚達爾比耶夫之死與俄羅斯政府無關。盡管如此,不少人仍然懷疑此事為俄羅斯安全部門所為,整整3年,俄羅斯總統普京都在為如何拔掉這顆逍遙國外的眼中釘憂心忡忡。
2004年2月19日,卡塔爾警方逮捕了3名俄羅斯特工,指控他們涉嫌謀殺揚達爾比耶夫。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得知情況後,緊急召見卡塔爾駐俄羅斯大使,嚴正闡述俄方立場。伊萬諾夫再次聲明,俄羅斯政府與揚達爾比耶夫的暗殺事件沒有任何關係,卡塔爾方麵公然違反國際法,無理扣押俄羅斯公民,這是對俄羅斯的蓄意挑釁,這是俄方不能接受的。他要求卡塔爾當局立即釋放非法扣押的俄羅斯公民。
伊萬諾夫強調,揚達爾比耶夫與“基地”組織緊密勾結,在車臣犯有許多嚴重罪行,已被俄羅斯和聯合國列為最危險的恐怖分子之一。卡塔爾方無視俄方多次要求將揚達爾比耶夫引渡回國,不履行反對恐怖主義的國際義務,反而為揚達爾比耶夫的恐怖活動提供便利,俄方對卡塔爾當局這種包庇縱容恐怖主義活動的做法表示擔憂。
然而,伊萬諾夫外長通牒式的召見沒未對卡塔爾當局產生明顯影響。2004年3月12日,英國一家大報披露,被拘捕的3名俄羅斯特工,一名持外交護照者已獲釋,另外兩名則承認自己炸死了揚達爾比耶夫,並向卡塔爾安全部門交代了爆炸物的來源—炸藥是莫斯科通過外交郵袋寄來的。
卡塔爾當局對俄方的做法非常憤慨,決定公開審理這兩名俄國間諜。此決定引起莫斯科的恐慌,郵寄炸藥給國外的殺手,這是貨真價實的恐怖活動,同時,這兩名俄羅斯特工也會因觸犯卡塔爾法律而被判處死刑。顯然,這一事件使俄羅斯十分被動,其國際形象也會大打折扣。為此,俄羅斯安全部門絞盡腦汁阻礙卡塔爾開庭,俄國家杜馬副發言人羅戈辛甚至呼籲政府使用武力,營救出這兩名俄羅斯公民。
幾天後,俄羅斯方麵以證據不足為由,釋放了兩名在押的卡塔爾公民。2004年年底,兩名俄羅斯特工也返回俄羅斯。